[实用新型]印刷电路板的电磁辐射屏蔽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00257884.0 | 申请日: | 2000-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4536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10 |
| 发明(设计)人: | 林德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德政 |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之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建军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刷 电路板 电磁辐射 屏蔽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刷电路板的电磁幅射屏蔽结构,特别是一种可有效抑制电磁幅射外泄的印刷电路板的电磁幅射屏蔽结构。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数字电子产品已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例如,计算机、通讯产品或影音产品等。这些产品为提高质量及功能,其操作频率越来越高,然而,高频所产生的电磁污染会严重威胁飞行、通讯或住家的安全。
有鉴于此,各国政府对于电子电机产品的电磁兼容性(EMC,Electro MagneticCompatibility)均严加管制,故如何在电子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快速取得各国“电磁兼容性”认证,也是重要课题之一。
探讨幅射的源头,即在电子组件所位于的印刷电路板(PCB,Print Circuit Board)上。因印刷电路板上有着不同频率、电流的电子信号在印刷电路板的铜箔走线(PCB trace)上流动,故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电磁幅射(EMI)。因此,在源头抑制电磁幅射应是解决电磁幅射的最佳方法,尤其在现今高速CPU的总线或内存总线等信号的数量高达数百条铜箔走线,而且速度已高达1-2百MHZ的频率或更高,在考量信号品质及Layout空间及成本控制因素,传统的滤波器(Filter)已无法达到电磁幅射控制的目的,故较好的方式是将印刷电路板封在一屏蔽箱内,即可避免电磁波外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利用导电、电磁或高分子吸收材料等或上述三种材料的组合,在电磁幅射泄漏区来加以屏蔽或吸收,以有效抑制电磁幅射泄漏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以粉末加溶液涂抹或薄膜或印刷或其它有效的方式,将上述的三种材料中的任一种或将其三种材料混合,与印刷电路板结合,使其大致呈一屏蔽箱的状态,而得以将印刷电路板所泄漏的电磁幅射屏蔽或吸收于箱内。
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其中:
图1是印刷电路板上电磁波的幅射发散情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抑制材料的印刷电路板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印刷电路板,其电磁波受屏蔽的状态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基板 11铜箔走线 2抑制材料
图2和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抑制材料的印刷电路板剖面示意图,及其上电磁波受屏蔽的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多片基板1及结合于前述基板1上的抑制材料2,其中在该基板1的至少一侧上形成有藉以传输信号的铜箔走线11,且该抑制材料2则结合于前述的多片基板1的表层或内层。该抑制材料2可为:
铜、镍、铝等导电金属;
亚铁盐化物(Ferrite)等导电或导磁性材料;
高分子吸收材料,如环氧树脂(Epoxy Resin)、聚尿素(Polyurdthane)、聚丁二烯树脂(Poly Buta Diene)等;
或是以上三种材料的组合等,
且其与多片基板1的结合方法,可用下列方式来加以达成,
方式1:以粉末加溶液涂沫于基1板上;
方式2:用薄膜的方式覆盖于基板上;
方式3:印刷的方式印刷于基板上;
方式4:其它更佳的结合方式。
如此经由该抑制材料2即可达到屏蔽或吸收电磁波的要求。
如图2所示,当印刷电路板进行运算动作时,其上许多不同频率、电流的电子信号在基板1的铜箔走线11上流动,故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电磁幅射,由于大部分的电磁幅射均经由各基板的组件面A(Component Side)或焊接面B(Solder Side)或板过幅射,故本实用新型是利用上述的抑制材料2,在电磁幅射泄漏区以上述的4种结合方式,使其达到有效的电磁幅射抑制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德政,未经林德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78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瓶模具平行开关机构
- 下一篇:污水再生应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