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机车动力单元悬吊机构无效
申请号: | 00254428.8 | 申请日: | 200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4385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7-11 |
发明(设计)人: | 古焕隆;吕俊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0G1/00 | 分类号: | B60G1/00;B60G11/22;B60K1/0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文意,陈红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机车 动力 单元 悬吊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机车动力单元悬吊机构,尤其是指一种适用于将机车的动力单元悬吊于非铁金属车架上的悬吊机构。
传统机车以钢管组成车架,利用钢材本身的高强度特性以承载内燃机引擎、或电动马达等动力单元重量,由于钢材本身材质具有极高的韧性,故可以简单减振悬吊机构就能承受内燃机引擎产生的极大振动,或电动马达产生的较小振动。
最近,由于铝合金、镁合金等非铁金属重量轻、压铸成本低,制作过程洁净、组装零件少,且又易于回收,完全符合机车轻量化及现代环保需求,因此改用铝合金车架来取代上述钢管车架。
然而,常规铝合金车架需以特殊连杆方式减振悬吊机构来承载内燃机引擎的大振动,避免质脆的铝合金车架因振动疲劳而断裂,但特殊连杆减振装置所需空间大、构件复杂、组装不易,并不适用于悬吊小振动且仅需较小组装空间的电动马达。因此,目前尚未有以铝合金车架承载电动马达的减振悬吊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由主衬套、副衬套、轴杆组所构成的电动机车动力单元悬吊机构,它具有组装简单、组装空间小以及结构安全性好等特点,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它包括:
二主衬套,每一主衬套由外框、减振机制、及内框所组成,二外框是分别组设于车架上,该减振机制夹设于外框、内框之间,内框中央形成一通孔;
至少一副衬套,每一副衬套由外衬、减振机制、及内衬所组成,外衬是组设于动力单元上,该减振机制夹设于外衬、内衬之间,内衬中央形成一内孔;以及
一轴杆组,它包括:
至少一套管,分别同轴串联于该主衬套内框与副衬套内衬之间;及
一轴杆,它用以穿过该主衬套内框的通孔、副衬套内衬的内孔、以及套管,并以轴杆端部的固持构造将上述主衬套内框、副衬套内衬、以及套管一并串联锁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悬吊机构,它能将电动机车的动力单元简易地组装在车架上,其所需的组装空间小,结构安全性好;并且具有双重的减振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组设于铝合金车架上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组合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组合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组合剖视图。
现在结合上述各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具体实施例将一动力单元1悬吊于车架2的组装示意图。
图2可见本例的动力单元1由电动马达11及传动箱12所组成,并于前缘形成有二悬吊座13,14,二悬吊座13,14内分别贯设有穿孔131,141,用以紧配固设副衬套4,4’。本实施例的车架2由铝合金铸造或焊接成形,当然也可由其他非铁金属材质制成。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车架2二侧为左梁21及右梁22,评分别于对应位置形成有固定座210,220,二固定座210,220内分别贯设同轴的贯孔211,221,用以紧配固设主衬套3,3’。
同时参阅图2和图3,该二主衬套3,3’由外框31,31’、减振橡胶32,32’及内框33,33’所组成。二外框31,31’分别紧配固设于车架2的贯孔211,221内,减振橡胶32,32’分别一体射出并夹设于外框31,31’与内框33,33’间,内框33,33’中央形成有通孔331,331’。
二副衬套4,4’亦由外衬41,41’、减振橡胶42,42’及内衬43,43’所组成。二外衬41,41’分别紧配固设于电动马达11的穿孔131,141内,减振橡胶42,42’分别一体射出并夹设于外衬41,41’与内衬43,43’之间,内衬43,43’中央形成有内孔431,431’。
在本例中,是将主衬套3,3’与副衬套4,4’设成圆形断面,当然亦可依需要将外框31,31’、内框33,33’、外衬41,41或内衬43,43’改换成六角形、八角形,或其他等效断面形状。主衬套3,3’或副衬套4,4’内的减振橡胶32,32’,42,42’也可改换其他等效减振机制。
组装时请见图3所示,轴杆组5的套管51先同轴置于内框33与内衬43间,套管52置于内衬43与内衬43’间,套管53置于内对43’与内框33’之间,再将轴杆50穿经上述内框33,33’的通孔331,331’、内衬43,43’的内孔431,431’以及套管51,52,53,借此同轴串联起来,最后以二螺帽501,502由两端串联锁固逼紧即完成组装,十分简易。其中,轴杆50也可改以扣环、插梢…等固持构造由两端加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2544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瓶盖
- 下一篇:方形调节式中药切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