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野外提高林蛙蝌蚪成活率的技术无效
申请号: | 00128257.3 | 申请日: | 200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304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7-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富亿;邵庆春;李景林;陈国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长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恕平 |
地址: | 130021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野外 提高 蝌蚪 成活率 技术 | ||
1、在野生经济动物饲养技术领域中,一种野外提高林蛙蝌蚪成活率技术措施,生石灰清塘、蝌蚪的合理放养、科学投饲、科学灌水与科学管理,综合成有内在联系的一套完整技术体系。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石灰清塘,其特征是放养前10~15天施用生石灰,干法清塘用量1.5~2.0千克/平方米,带水清塘用量200~300克/吨水。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蝌蚪合理放养,其特征为:①肥水下塘,即:蝌蚪放养前5~7天施发酵腐熟的有机肥1.2~1.5千克/平方米,或施尿素15~20克/平方米和过磷酸钙5~8克/平方米;②适时放养,即:在卵裂后11~13天,蝌蚪体全长达到8~10毫米时放养;③适时调整密度,即:饲养期间每隔8~10天分疏1次。具体为15日龄以前的蝌蚪放养密度3000~4000只/平方米,15~25日龄800~900只/平方米,30~40日龄500~700只/平方米,40日龄以后为200~300只/平方米。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科学投饲,其特征为:①合理选择饲料品种与配比,即:豆粕、玉米面、麦麸、高粱面分别占40%、30%、25%及5%,混合后再加青饲料,调制成糊状投喂,青饲料占40%~50%;②投饲方法的改进,即:池边多投,中间少投或不投;③合理的投饲量,即:15日龄以前每天上午投喂1次,投饲量5~10克/100只;15~25日龄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总投饲量15~65克/100克;25日龄以后每天早、中、晚各投喂1次,总投饲量75~100克/100只,其中晚间投饲量占全天的60%。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科学灌水,其特征为:①改传统的串灌法为单灌;②按水温要求灌水,即:30日龄以前,白天浅灌,水深保持10厘米左右,夜间或阴天深灌至20~30厘米,30日龄以后,水深稳定在30~40厘米;③按水质变化灌水,即:15日龄以前采用间歇灌水法,15日龄以后经常性大量灌水。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科学管理,其特征为:①生石灰法防病,即每隔10~15天,全池遍洒生石灰30~40克/吨水;②当水色发黑、混浊,或者蝌蚪上下窜动,头部伸出水面呼吸时,要立即灌新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825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