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棒状细菌发酵制备D-泛酸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00124485.X | 申请日: | 2000-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288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21 |
| 发明(设计)人: | 妮科尔·杜施;格奥尔格·蒂尔巴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古萨-于尔斯股份公司;比勒费尔德大学发明转让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P13/04 | 分类号: | C12P13/04;C12N15/52;//;C12R115)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晓红 |
| 地址: | 联邦德国美因***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细菌 发酵 制备 泛酸 方法 | ||
1、经发酵棒状细菌制备D-泛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编码丙酮酸羧化酶(EC号6.4.1.1.)的核苷酸序列(pyc基因)被扩增,特别是过量表达的细菌。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还扩增了D-泛酸生物合成途径的其它基因的细菌。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至少部分消除了减少D-泛酸形成的代谢途径的细菌。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质粒载体转化的菌株,且该质粒载体携带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核苷酸序列。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被质粒pVWExlpyc转化的细菌。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时扩增编码天冬氨酸脱羧酶的panD基因。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时扩增编码酮泛解酸羟甲基转移酶的panB基因。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时扩增编码泛酸合成酶的panC基因。
9、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时扩增编码二羟酸脱水酶的ilvD基因。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已经产生D-泛酸的棒状细菌中扩增所述的基因。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的发酵制备D-泛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如下步骤:
a)发酵至少扩增了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的生产D-泛酸的细菌,
b)在培养基或细菌细胞中浓缩D-泛酸,和
c)分离所产生的D-泛酸。
12、编码丙酮酸羧化酶(EC号6.4.1.1.)的核苷酸序列(pyc基因)被扩增,特别是过量表达的棒状细菌。
13、以保藏号DSMl2893保藏在德意志微生物保藏中心(DSMZ,德国不伦瑞克)的谷氨酸棒杆菌DG52-5/pVWExlpy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古萨-于尔斯股份公司;比勒费尔德大学发明转让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德古萨-于尔斯股份公司;比勒费尔德大学发明转让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448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洁尘黑板擦
- 下一篇:用于服饰的可塑形的收发信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