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吸尘器用软管和电动吸尘器无效
申请号: | 00121690.2 | 申请日: | 200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281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31 |
发明(设计)人: | 福岛定男;齐藤和雄;中井康一;小林利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47L9/24 | 分类号: | A47L9/24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梧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吸尘 器用 软管 吸尘器 | ||
本发明涉及电动吸尘器,尤其涉及使得来自吸尘器本体所内藏的电动风扇的排气经由软管及管向吸入件等回流的排气回流(循环)式的电动吸尘器和软管。
习知技术
在一般的地板移动型电动吸尘器中,使得来自吸尘器本体所内藏的电动风扇的排气全部自在本体背面侧等形成的排气口排向外部,但是因来自电动风扇的排气全部排出,向外部强烈地吹出。因此,发生沉滞于地面或地毯上的尘埃因该排气风而扬起而向房间内扩散的不良。
为了减少这种吹向外部的排气风或提高集尘效果等目的,如自现有的例如在如实公昭39-36553号公报或特开平9-13579号公报等公开般,提出了在和吸尘器本体连结的软管、连结管以及吸入件形成吸气流路和将来自电动风扇的排气回流的排气流路而成的电动吸尘器。
在上述的电动吸尘器中,将软管及连结管构成双重构造,使得形成吸气流路和排气流路,但是丝毫未考虑软管的具体构造。
即,一般电动吸尘器用的挠性软管,将长的构件卷绕后,把所卷绕的长的构件的连接部连接面形成筒状,将连接部作成突条,令软管的强度提高。又,为了令软管的强度进一步提高,将突条形成螺旋状,藉着突条间弯曲而自由弯曲。
可是,当将挠性软管形成双重构造时,在软管弯曲时,内侧软管的突条进入外侧软管的突条间,内侧软管的突条和外侧软管的突条间接触,有外侧软管无法进一步弯曲的情况。
那时,若外侧软管和内侧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卷绕间距相同时,有内侧软管的突条进入外侧软管的突条间的位置连续发生的情况,软管变得难以弯曲、存在操作性变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使得来自吸尘器本体所内藏的电动风扇的排气经由软管及管向吸入件等回流,具备不损害操作性的软管。
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用软管由外侧软管及内侧软管构成,且各软管由将长的构件卷绕后粘接粘接部而形成筒状的挠性软管构成,令所述外侧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卷绕间距和内侧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卷绕间距不同。
又,最好将所述内侧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卷绕间距形成为比外侧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卷绕间距小。
又,将所述外侧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卷绕间距形成为比内侧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卷绕间距小也可。
又,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用软管由外侧软管及内侧软管构成,且各软管由将长的构件卷绕后粘接粘接部而形成筒状的挠性软管构成,在所述各软管的表面将突条形成螺旋形,令所述外侧软管的突条的间距和内侧软管的突条的间距不同。
又,最好将所述内侧软管的突条的间距形成为比外侧软管的突条的间距小。
又,将所述外侧软管的突条的间距形成为比内侧软管的突条的间距小也可。
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在和内藏电动风扇的吸尘器本体连结的软管、连结管以及吸入件形成吸气流路和将来自电动风扇的排气回流的排气流路而成,用外侧软管和内侧软管构成所述软管,形成排气流路和吸气流路,而且所述外侧软管及内侧软管采用将长的构件卷绕后粘接粘接部而形成筒状的挠性软管,令所述外侧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卷绕间距和内侧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卷绕间距不同。
最好将所述外侧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卷绕间距形成为比外侧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卷绕间距小。
最好将所述内侧软管内作为吸气流路。
又,将所述外侧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卷绕间距形成为比内侧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卷绕间距小也可。
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在和内藏电动风扇的吸尘器本体连结的软管、连结管以及吸入件形成吸气流路和将来自电动风扇的排气回流的排气流路而成,用外侧软管和内侧软管构成所述软管,形成排气流路和吸气流路,而且在所述外侧软管及内侧软管的表面将突条形成螺旋形,令所述外侧软管的突条的间距和内侧软管的突条的间距不同。
最好将所述内侧软管的突条的间距形成为比外侧软管的突条间距小。
更理想的是将该内侧软管内作为吸气流路。
又,将所述外侧软管的突条的间距形成为比内侧软管的突条的间距小也可。
附图的简要说明如下: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整体构造的侧面剖面图,省略软管的中途部分;
图2是该电动吸尘器的本体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3是在该电动吸尘器的本体侧软管连接部连接了软管的状态的放大剖面图;
图4是在省略了图3的软管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该电动吸尘器的软管的部分剖开侧视图;
图6是图5的外侧软管的部分剖开侧视图;
图7是图5的内侧软管的部分剖开侧视图;
图8是该电动吸尘器的握部的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16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火花抑制装置的钟形电枢电动机
- 下一篇:层板堆叠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