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吸尘器用软管和电动吸尘器无效
申请号: | 00121690.2 | 申请日: | 200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281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31 |
发明(设计)人: | 福岛定男;齐藤和雄;中井康一;小林利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47L9/24 | 分类号: | A47L9/24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梧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吸尘 器用 软管 吸尘器 | ||
1.一种电动吸尘器用软管,由外侧软管及内侧软管构成,且各软管由将长的构件卷绕后粘接粘接部而形成筒状的挠性软管构成,
其特征在于:
令所述外侧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卷绕间距和所述内侧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卷绕间距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用软管,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内侧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卷绕间距形成为比所述外侧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卷绕间距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用软管,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外侧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卷绕间距形成为比所述内侧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卷绕间距小。
4.一种电动吸尘器用软管,由外侧软管及内侧软管构成,且各软管由将长的构件卷绕后粘接粘接部而形成筒状的挠性软管构成,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各软管的表面将突条形成螺旋状,令所述外侧软管的突条的间距和所述内侧软管的突条的间距不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吸尘器用软管,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内侧软管的突条的间距形成为比所述外侧软管的突条的间距小。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吸尘器用软管,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外侧软管的突条的间距形成为比所述内侧软管的突条的间距小。
7.一种电动吸尘器,在和内藏电动风扇的吸尘器本体连结的软管、连结管以及吸入件形成吸气流路和将来自电动风扇的排气回流的排气流路而成,
其特征在于:
用外侧软管和内侧软管构成所述软管,形成排气流路和吸气流路,而且所述外侧软管及所述内侧软管采用将长的构件卷绕后粘接粘接部而形成筒状的挠性软管,令所述外侧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卷绕间距和所述内侧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卷绕间距不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内侧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卷绕间距形成为比所述外侧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卷绕间距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内侧软管内作为吸气流路。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外侧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卷绕间距形成为比所述内侧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卷绕间距小。
11.一种电动吸尘器,在和内藏电动风扇的吸尘器本体连结的软管、连结管以及吸入件形成吸气流路和将来自电动风扇的排气回流的排气流路而成,
其特征在于:
用外侧软管和内侧软管构成所述软管,形成排气流路和吸气流路,而且在所述外侧软管及所述内侧软管的表面将突条形成螺旋形,令所述外侧软管的突条的间距和所述内侧软管的突条的间距不同。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内侧软管的突条的间距形成为比所述外侧软管的突条的间距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内侧软管内作为吸气流路。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外侧软管的突条的间距形成为比所述内侧软管的突条的间距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2169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火花抑制装置的钟形电枢电动机
- 下一篇:层板堆叠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