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炉冷却壁及制造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00110531.0 | 申请日: | 2000-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328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26 |
| 发明(设计)人: | 陈兴家;曲清枝;苏蔚;王利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B7/10 | 分类号: | C21B7/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402***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炉 冷却 制造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炉冶炼高炉炉体的冷却壁及制造工艺。
目前,高炉上应用的高炉冷却壁有的采用铸铁件内加冷却管,比较先进的用铸铜坯钻孔内通冷却水,铸铁和铸铜容易断裂,更先进的直接将合金管铸在铜铸坯内,防止冷却壁断裂冷却水进入炉内,但是合金管造价太高,同时,合金管与铜的熔点、凝固点不同,应用时受热膨胀率也不同,且合金管导热系数低,影响冷却效果。申请号为96117844.2公开了一种“铸造铜瓦的生产工艺”,是将紫铜管内加入水放在砂型内浇铸铜水制成铜瓦。这种工艺虽然解决了合金管与铜的熔点、凝固点不同、铸造后铸铜与合金管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使用时受热膨胀率、导热系数不同等问题,但是这种铸造工艺存在着不足,铸造过程中一旦紫铜管有缺陷或铜水温度过高,冷却管易变形或熔化,同时,铜管内的水易发生膜态沸腾,造成铜管熔蚀,如果水渗到铜液中就会发生严重的事故。
另外,现有的冷却壁在结构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冷却壁的外面需要加耐火砖,即影响传热又影响建渣护炉。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高炉冷却壁及制造工艺,以解决冷却壁传热及冷却壁制造过程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具体方案是这样的,冷却壁是由内设冷却管的冷却壁制成,冷却壁及冷却管均采用铜质的,冷却壁外设有挂渣肋筋,挂渣肋筋外面涂有耐火涂层。
本发明的冷却壁冷却管是U形的,每块冷却壁内加4~6根冷却管,管距为200~230mm,管壁厚为6~8mm。冷却管与炉体连接处管头处设有波纹膨胀补偿装置。
本发明在制造冷却壁时,冷却管内加防氧化冷却介质。
本发明在制造过程采用的防氧化冷却介质用两种,其一种是在冷却管内通入起冷却、防氧化作用的惰性气体氮,氮气的压力为0.6~0.8Mpa,流量为600~700m3/h,铸造后仍通气20~30min。
另一种是在铸造前,冷却管内加入防氧化冷却介质碳酸盐,其方法为铸造前将U型管内填满、填实易分解的碳酸盐。
本发明的优点是:
1.采用了与冷却壁坯相同的冷却管,解决了铸铜冷却壁断裂及合金管价格高的问题。
2.铸造时在管内加氮气或碳酸盐做为冷却介质即安全而且冷却效果好.
3.冷却壁铸坯外铸有挂渣肋筋,有利于外面耐火涂料层的形成。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发明是由内设冷却管2的冷却壁1制成,其特点是:冷却壁1及冷却管2均采用铜质的,冷却壁1外铸有挂渣肋筋3,挂渣肋筋3外面涂有耐火涂层4,由螺栓固定在炉体上。
冷却壁1的冷却管2是U形的,为增加其冷却壁的冷却效果,每块冷却壁1内加4~6根冷却管2,管距为200~230mm,冷却管壁厚为6~8mm。
冷却管2与炉体连接处设有波纹膨胀补偿装置5,解决冷却管受热膨胀的问题。
本发明在铸造冷却壁时,冷却管2内加防氧化冷却介质。
本发明在制造过程采用的防氧化冷却介质用两种,其一种是在冷却管内通入起冷却、防氧化作用的惰性气体氮,氮气为惰性气体可对铜管起到保护作用,通入氮气压的力为0.6~0.8Mpa,流量为600~700m3/h,铸造后仍通气20~30min,以保证冷却壁凝固时质地均匀、密致。
本发明也可以在制造铸坯前,冷却管内加入防氧化冷却介质碳酸盐,碳酸盐的分解温度为≤900℃,低于铜的熔点,可以防止铜管的氧化和熔蚀,其方法为在铸造前在U型管内填满、填实碳酸盐。
这两种冷却介质即能冷却又可以防止氧化,避免水冷时发生膜态沸腾,使铜管壁局部过热造成的熔蚀,发生事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未经鞍山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01105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