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物吸附剂的脱附再生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315505.2 申请日: 2013-07-24
公开(公告)号: CN103447015A 公开(公告)日: 2013-12-18
发明(设计)人: 卢晗锋;常仁琴;周瑛;曹洁晶;刘露杰;黄海凤;陈银飞;楚建堂;季雪阳;方敏杰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B01J20/34 分类号: B01J20/34;B01J19/12
代理公司: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代理人: 黄美娟;王晓普
地址: 310014 浙江省***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有机物 吸附剂 再生 方法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有机污染物吸附剂的再生方法,尤其针对有机分子在活性炭、分子筛和高分子树脂吸附剂内的再生脱附,解决目前有机废气、有机废水吸附后吸附剂再生的问题。

(二)背景技术

吸附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在有机废气和有机废水治理中,尤其是针对一些低浓度的有机废气和废水,吸附可以很好地去除有机污染物,达到净化的目的。另外,通过脱附回收利用,也可以实现有机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目前工业上最常见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活性炭纤维、沸石分子筛和高分子多孔树脂等,这些吸附剂都表现出良好的吸附特性。但在有机污染处理中,除了要求吸附剂具有高效吸附性能外,同样要求吸附剂可以良好的再生性能,因此脱附也是有机污染物净化的关键技术。目前研究较多的脱附技术有:溶剂洗脱、热空气脱附和水蒸气脱附技术等,但溶剂洗脱和热空气脱附易造成后续处理的二次污染,而且有机物无法实现资源利用。因此在有机物脱附回收中,得到最为广泛应用的是水蒸气脱附技术。通过大量高温水蒸气传热,使吸附有机分子受热脱附,在后续冷凝中和水蒸气一起转化为液体,从而实现有机物的回收。

但在工业实践中,水蒸气再生技术同样存在几个问题:(1)利用水蒸气温度加热吸附剂,要消耗大量水蒸气;(2)水蒸气热量从外传递到吸附剂孔道内,而分子筛和树脂等吸附剂热导系数小,热传递速率慢,脱附时间长;(3)水分子会在吸附剂内残留,吸附剂需热空气进行干燥,能耗较高;(4)脱附产物含水率高,给后续储存和分离带来困难。

为进一步提高脱附速率,微波再生技术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通过微波作用,可使活性炭迅速升温,从而使吸附在表面的有机分子快速脱附,大大减少脱附时间,并且通过后续冷凝,得到较为单一的有机液体产物。但微波处理同样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首先微波处理活性炭等高介电常数的介质,容易产生局部高温和火花,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并且会破坏吸附剂结构;(2)相对于高疏水性的吸附剂(如树脂、高疏水性的沸石分子筛)和非极性的吸附质(苯、甲苯),由于介电常数低,微波几乎不能加热这些介质,因此也不能达到良好的脱附效果。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脱附再生技术,不仅使用安全高效,而且能适应不同极性的吸附剂和吸附质,回收得到低含水率的有机物。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吸附剂表面有机物脱附技术,可提高脱附速率,降低能耗,以及减小有机物和水的分离的负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有机物吸附剂的脱附再生方法,所述方法为:在脱附塔内设有微波发生器的有机物吸附剂的脱附再生装置内,将待脱附的吸附有有机物的吸附剂置于脱附塔内,从脱附塔顶端蒸气入口通入水蒸气,开启微波发生器,微波功率500-10000W,进行脱附处理2~30分钟,脱附的有机物和水蒸气从脱附塔底端蒸气出口流出,进入冷凝器冷凝;然后切断水蒸气,从脱附塔顶端氮气入口通入氮气,底端氮气出口流出氮气,微波功率为200-2000W,进行干燥处理2-20分钟,停止微波发生器并切断氮气,即得到脱附后的吸附剂。

所述微波功率可根据吸附塔内体积大小进行调节,使微波场均匀作用整个吸附塔。

所述水蒸气每小时通入的体积量为吸附剂体积的0.2-5.0倍,其用量根据吸附剂介电常数不同而进行适当调节。

所述氮气的空速为500-5000h-1,优选为2000h-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有机物吸附剂的脱附再生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脱附塔、蒸气发生器、氮气发生器、冷凝器,以及设于脱附塔内的微波发生器,所述蒸气发生器通过流量计与脱附塔顶端的蒸气入口连通,氮气发生器通过流量计与脱附塔顶端的氮气入口相连通,氮气出口和蒸气出口分别设于脱附塔底端,蒸气出口与冷凝器连通。

脱附塔内可填装待脱附的吸附剂,所述吸附剂可以为活性炭、活性炭纤维、沸石分子筛、高分子多孔树脂等各种可吸附有机物的吸附剂。蒸气发生器通过流量计调节水蒸气流量,氮气发生器通过流量计调节氮气流量。

所述装置可于冷凝器出口连接一存储容器,存储从冷凝器中冷凝出来的液态的有机物和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55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