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离子电池保护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8200817.1 | 申请日: | 1998-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350879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1-24 |
| 发明(设计)人: | 孙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工业部第十八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 |
| 代理公司: | 电子工业部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董慧芳 |
| 地址: | 30038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的自动保护装置。由中央控制芯片SB508T、二个FET场效应管、二个电阻及六个电容连接的电子线路构成。具有过充电保护动作延时Tovd、过放电保护动作延时Tuvd和短路(过流)保护动作延时Tocd三种保护动作延时功能。比同类电池的保护动作延时装置功能强,且构成元件器少、误动作概率低,防止锂离子电池在充电状态下的过充电、在放电状态下的过放电和负载短路,加装锂离子电池保护装置的锂离子电池组可直接用作手机电源。 |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电池 保护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锂离子电池保护装置,由中央控制芯片N,其型号为SB508T.、二个FET场效应管、二个电阻和六个电容连接的电子线路构成,其锂离子电池保护装置的V+、V-端接串联的两节锂离子电池的+、-极,P2端接两节电池的连接点,P+、P-端为输出端,其特征是:中央控制芯片N的1腿(CHG)接至FET场效应管Q1的栅极G;中央控制芯片N的2、3、5、6、7腿接至FET场效应管Q2的源极S和V-端;中央控制芯片N的4腿通过电阻R2接至FET场效应管Q1的漏极D和Q2的漏极D;中央控制芯片N的8腿接至P2端;中央控制芯片N的9、10、11腿短接后接至电容C1、C2、C3的短接点,电容C1的另一端接至中央控制芯片N的14腿,电容C2的另一端接至中央控制芯片N的13腿,电容C3的另一端接至中央控制芯片N的12腿;中央控制芯片N的15腿接至P+和V+端;中央控制芯片N的16(DSG)腿接至FET场效应管Q2的栅极G;P-端接至FET场效应管Q1的源极S,通过电容C6接至V-端,通过电阻R1接至中央控制芯片N的1腿;V+、P2端间接电容C4;P2、V-端接电容C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工业部第十八研究所,未经电子工业部第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98200817.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层次结构石材板材
- 下一篇:小学几何知识直线形学习演示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