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速电动汽车前机舱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210141.4 | 申请日: | 2019-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669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王燕德;张霁;吴文山;闫华亮;钱治江;田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瑞德科(北京)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0R19/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席小东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速电动汽车前机舱结构,包括上层框架、下层框架以及连接所述上层框架和所述下层框架的左前机舱竖梁和右前机舱竖梁;上层框架包括前围板加强横梁、左连接梁、右连接梁和前机舱上横梁;下层框架包括前防撞梁、左吸能盒、右吸能盒、左前纵梁、右前纵梁、左副防撞梁和右副防撞梁。优点为:本实用新型针对低速电动汽车,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便宜且支撑和缓冲作用较好的电动汽车前机舱结构,尤其提高车辆碰撞时吸能能力,通过该前机舱结构设计,满足支撑和缓冲作用的低速电动车机舱结构使用需求,有效保障车辆碰撞事故发生时车内乘员的安全。 | ||
搜索关键词: | 前机舱 电动汽车 上层框架 下层框架 本实用新型 副防撞梁 缓冲作用 连接梁 前纵梁 吸能盒 竖梁 车辆碰撞事故 车辆碰撞 机舱结构 加强横梁 前防撞梁 有效保障 电动车 前围板 上横梁 支撑 车内 吸能 安全 | ||
【主权项】:
1.一种低速电动汽车前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框架(E)、下层框架(F)以及连接所述上层框架(E)和所述下层框架(F)的左前机舱竖梁(10B)和右前机舱竖梁(10C);其中,所述上层框架(E)包括前围板加强横梁(1)、左连接梁(2B)、右连接梁(2C)和前机舱上横梁(3);所述前围板加强横梁(1)焊接到前围板(11)的前面;所述前机舱上横梁(3)为弯曲梁,包括一体成形的上横梁部(3‑1)、位于所述上横梁部(3‑1)左右两侧的左支撑臂(3‑2)以及右支撑臂(3‑3);所述上横梁部(3‑1)位于所述前围板加强横梁(1)的前方,所述左支撑臂(3‑2)的前端与所述上横梁部(3‑1)的左端一体成型,所述左支撑臂(3‑2)的后端焊接到左A柱下段(12B)上面;所述右支撑臂(3‑3)的前端与所述上横梁部(3‑1)的右端一体成型,所述右支撑臂(3‑3)的后端焊接到右A柱下段(12C)上面;所述左连接梁(2B)布置于所述上横梁部(3‑1)和所述前围板加强横梁(1)之间,其前端与所述上横梁部(3‑1)的左端焊接,其后端与所述前围板加强横梁(1)的左端焊接;所述右连接梁(2C)布置于所述上横梁部(3‑1)和所述前围板加强横梁(1)之间,其前端与所述上横梁部(3‑1)的右端焊接,其后端与所述前围板加强横梁(1)的右端焊接;所述下层框架(F)包括前防撞梁(5)、左吸能盒(4B)、右吸能盒(4C)、左前纵梁(7B)、右前纵梁(7C)、左副防撞梁(8B)和右副防撞梁(8C);所述左前纵梁(7B)和所述右前纵梁(7C)左右对称布置于所述前围板(11)的左右两侧;所述左前纵梁(7B)的前端通过所述左吸能盒(4B)与所述前防撞梁(5)的左端固定;所述右前纵梁(7C)的前端通过所述右吸能盒(4C)与所述前防撞梁(5)的右端固定;所述左副防撞梁(8B)的前端与所述左前纵梁(7B)的前端焊接,所述左副防撞梁(8B)的后端焊接到所述左A柱下段(12B);所述右副防撞梁(8C)的前端与所述右前纵梁(7C)的前端焊接,所述右副防撞梁(8C)的后端焊接到所述右A柱下段(12C);所述左前机舱竖梁(10B)的顶端与所述左连接梁(2B)焊接,所述左前机舱竖梁(10B)的底端与所述左前纵梁(7B)焊接;所述右前机舱竖梁(10C)的顶端与所述右连接梁(2C)焊接,所述右前机舱竖梁(10C)的底端与所述右前纵梁(7C)焊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瑞德科(北京)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中瑞德科(北京)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20210141.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身后部框架的环形结构和包括其的汽车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罩的内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