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轮式内燃发动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208237.7 | 申请日: | 2019-0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33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 发明(设计)人: | 杜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晓华 |
| 主分类号: | F02B55/08 | 分类号: | F02B55/08;F02B55/16;F02B53/04;F02B5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72500 河南省灵宝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的名称是一种转轮式内燃发动机。该实用新型及内燃式发动机技术领域。其主要特点是该种内燃式发动机结构轻巧,燃料燃烧效率高,动能转化效率高,依靠其自转可作为车辆平衡仪使用。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该种内燃式发动机,汽油填充在转轮内,气缸位于转轮边缘,气缸和转轮同时转动,可以利用离心力产生的压力差进行抽气、抽油、排气、压缩和汽油气化的过程,从而简化了机械结构。其进气、进油、点火、做功和排气,这几个动作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节,保证了充足的燃烧时间的燃烧空间,从而使燃烧效率提高。电动机固定在转轮内侧,气缸产生的动能可直接转化成电力,使效率提高,能量传送更加灵活。 |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式发动机 气缸 转轮 排气 燃料燃烧效率 本实用新型 内燃发动机 动能转化 机械结构 能量传送 汽油气化 燃烧空间 燃烧效率 直接转化 转轮边缘 电动机 平衡仪 压力差 转轮式 动能 做功 自转 抽气 抽油 进气 进油 填充 转动 点火 汽油 燃烧 压缩 灵活 保证 | ||
【主权项】:
1.一种转轮式内燃发动机,由中轴(1)、电动机(3)、单向飞轮(4)、转轮(7)、进气管(23)、排气管(27)、进油管(26)、火花塞(31)、气缸(8)、活塞(14)、活动杆(15)、联动杆(16)、弹簧(17)、蓄电池(18)和感应器(11)构成,其特征是中轴(1)固定在支撑桩(2)上,在中轴(1)上分别固定有电动机(3)和单向飞轮(4),电动机由电动机定子(6)和电动机转子(5)构成,电动机定子固定在中轴上,电动机转子套在电动机定子外,在电动机转子(5)外固定有转轮(7),转轮(7)内装有汽油,转轮(7)边缘外壁上固定有气缸(8),气缸(8)一头开口另一头密封,气缸(8)的密封端朝向前端方向(19),气缸(8)的开口端朝向后端方向,在转轮(7)内有搅拌隔板(9),在转轮(7)内有加热环(10),在转轮(7)外侧固定有感应器(11),压力表(12)固定在转轮(7)边缘,压力表探测端(13)位于转轮(7)内靠近转轮(7)中心位置,加热环(10)、感应器(11)和压力表(12)通过控制线(45)相互连接,活塞(14)位于气缸(8)内,活塞(14)前端朝向气缸(8)的密封端,活塞(14)后端连接着活动杆(15)的前端,活动杆(15)和气缸(8)同为弧形,活动杆(15)的后端连接在联动杆(16)中部,联动杆(16)中部拐弯处位于转轮(7)边缘处,联动杆(16)两端分别固定在电动机(3)两侧的单向飞轮(4)上,单向飞轮(4)由内齿圈(34)和棘齿圈(35)构成,联动杆(16)固定在单向飞轮的内齿圈(34)上,棘齿圈(35)固定在中轴(1)上,内齿圈套在棘齿圈外,弹簧(17)前端固定在转轮(7)外壁上,弹簧(17)后端固定在联动杆(16)上,蓄电池(18)和支撑桩(2)固定在一起,电动机(3)、加热环、阀门(20)、感应器(11)等转轮(7)上的用电设备和蓄电池(18)通过带有碳刷(50)的集电环(21)连接,碳刷(50)固定在电动机转子(5)上,集电环(21)固定在中轴(1)上,在转轮(7)外壁上有加油口(22),进气管(23)的进气口(24)位于转轮(7)外部并朝向转轮(7)圆心位置,进气管(23)的出气口(25)穿过气缸(8)密封端并进入气缸(8)内,进油管(26)的进气口(24)位于转轮(7)内部,并朝向转轮(7)圆心位置,进油管(26)的出气口(25)穿过气缸(8)密封端并进入气缸(8)内,排气管(27)固定在气缸(8)外弧边缘上,排气管(27)的进气口(24)穿过气缸(8)外壁并进入气缸(8)内,排气管(27)的出气口(25)位于气缸(8)外部,排气管(27)的出气口(25)的开口方向朝向气缸(8)的后端,在进气管(23)上有进气阀(28),在进油管(26)上有进油阀(29),排气管(27)上有排气阀(30),进气阀(28)、进油阀(29)和排气阀为电控阀门(20),在气缸(8)前端固定有火花塞(31),进气阀、进油阀、排气阀、火花塞、通过控制线(45)同感应器连接,碳刷(50)同感应器通过控制线连接。/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晓华,未经杜晓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20208237.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四冲程气缸及其发动机
- 下一篇:抽拉式小型发电机组移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