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结构设计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67199.3 | 申请日: | 2019-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9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 发明(设计)人: | 解启飞;张芳;张道明;王亚坤;王惠亚;赵立敏;卢玉英;邓秉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10/0525;H01M10/04 |
| 代理公司: | 31208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梅<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 地址: | 201109***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结构设计方法,所述新型锂离子电池结构设计为寻找一种电池反应结构,使薄膜和电解液(或固态电解质)作为正极、负极反应的催化剂,该结构设计优点在于颠覆了传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接触可直接反应,而薄膜和电解液(或固态电解质)做锂离子传输媒介的设计思路。采用接触不会直接反应的两种材料分别做正极和负极,而薄膜和电解液(或固态电解质)充当正、负极反应的催化剂,从根本上解决由薄膜破损等一系列原因引发的内部短路问题。从而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安全性,该方法设计新颖,易于大批量工业化生产,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固态电解质 电解液 正极 锂离子电池 负极反应 直接反应 催化剂 传统锂离子电池 使用安全性 新型锂离子 锂离子传输 负极 电池反应 电池结构 负极材料 内部短路 正极材料 破损 媒介 应用 | ||
【主权项】:
1.一种锂离子电池结构设计方法,包括正极和负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作为正负极反应催化剂材料的薄膜、电解液或固态电解质,包括如下步骤:/n(1)将正极材料涂布在集流体两侧,干燥固化;/n(2)将负极材料涂布集流体两侧,干燥固化;/n(3)采用叠片或者卷绕工艺配合薄膜或固态电解质膜、正极和负极将其制成电芯;/n(4)将以上步骤得到的电芯材料配合电解液封装。/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767199.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电池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软包锂电池270度折边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