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室温自修复聚合物薄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60629.1 | 申请日: | 201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23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良;崔绪瑞;齐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C08F220/18;C08F220/14;C08F220/36;C08L3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2 | 代理人: | 陈琳琳;武玥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室温自修复聚合物薄膜。所述方法包括:首先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含氢键和金属配位键的功能性单体,然后将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脂类,丙烯酸脂类进行聚合反应得到含氢键和金属配位键的聚合物,调节聚合物质量与金属盐配比得到含氢键和金属配位键的可室温自修复聚合物薄膜。最后滴加金属纳米线溶液于可室温自修复聚合物薄膜上,挥发溶剂得到可室温自修复聚合物薄膜。相比于传统自修复高分子薄膜,该类可室温自修复聚合物薄膜可实现受损后的多次室温修复,无需注入光、热等刺激,修复能力强,材料成膜性好,工艺简单,成本低。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温 修复 聚合物 薄膜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可室温自修复聚合物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1)含氢键和金属配位键的功能性单体的合成:以重量份计,取异氰酸酯丙烯酸乙酯与1-(3-氨基丙基)咪唑分别溶于第一溶剂,将溶于第一溶剂的异氰酸酯丙烯酸乙酯溶液滴加到溶于第一溶剂的1-(3-氨基丙基)咪唑溶液中加热反应,冷却至室温,得到生成物,再加入第二溶剂与第三溶剂的混合液萃取、旋蒸,得到含氢键和金属配位键的功能性单体;/n(2)含氢键和金属配位键的聚合物材料的制备:取丙烯酸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步骤(1)得到的含氢键和金属配位键的功能性单体及引发剂混合,加入到第四溶剂中搅拌均匀,然后通入惰性气体除氧后,加热反应,得到的聚合物溶液,将得到的聚合物溶液加入到第五溶剂中,沉降,离心,干燥,得到氢键和金属配位键的聚合物材料;/n(3)可室温自修复聚合物薄膜的制备:取金属盐溶于第六溶剂中配成金属盐溶液,步骤(2)得到的含氢键和金属配位键的聚合物份溶于第七溶剂中配成含氢键和金属配位键的聚合物溶液,将金属盐溶液与含氢键和金属配位键的聚合物溶液混合,置于模具中成膜,得到可室温修复的聚合物薄膜。/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660629.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