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锂离子/钠离子电池负极的纳米片状Sb/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651937.8 | 申请日: | 2019-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656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苞;刘晓阳;代冬梅;王琳;李再欢;王晓娟;曹博博;周新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62;H01M10/0525;H01M10/054;B82Y30/00 |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平原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9 | 代理人: | 路宽 |
| 地址: | 453007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离子/钠离子电池负极的纳米片状Sb/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要点为:将锑盐和配体溶于溶剂中反应得到片状沉淀为中间体;将所得中间体进行间苯二酚‑甲醛碳包覆,再经烧结后即可得到用于锂离子/钠离子电池负极的纳米片状Sb/C复合材料。本发明的合成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制得产物结构特殊等优点,制得的纳米片状Sb/C复合材料可大大提高锂离子/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倍率性能。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锂离子 钠离子 电池 负极 纳米 片状 sb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锂离子/钠离子电池负极的纳米片状Sb/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过程为:步骤S1:将锑盐和配体分别溶于溶剂中得到锑盐溶液和配体溶液,其中锑盐为SbCl3、Sb(NO3)3、Sb2(SO4)3或Sb(CH3COO)3中的一种或多种,配体为邻苯二甲酸、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4,4‑联吡啶、顺1,3‑二甲基咪唑、2‑甲基咪唑、1,3,5‑三(4‑羧基苯基)苯或PVP‑K30中的一种或多种,溶剂为乙二醇、乙醇、甲醇、丙酮、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乙酸乙酯、乙烷或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多种,再将锑盐溶液和配体溶液混合并于0~60℃持续搅拌反应1~12h,反应结束后经陈化、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纳米片状Sb前驱体;步骤S2:将步骤S1得到的纳米片状Sb前驱体分散于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再加入间苯二酚、甲醛、CTAB和氢氧化铵进行碳包覆,持续搅拌反应0.5~10h,反应结束后经陈化、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纳米片状Sb/C前驱体;步骤S3:将步骤S2得到的纳米片状Sb/C前驱体在还原气氛中以1~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00~700℃煅烧6~48h,待自然冷却后得到目标产物用于锂离子/钠离子电池负极的纳米片状Sb/C复合材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师范大学,未经河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651937.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