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式旋转升降立体停车系统及停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552639.3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04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赵天晨;冯凯萍;周兆忠;盛晓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H6/18 | 分类号: | E04H6/18;E04H6/28;E04H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陈振华 |
地址: | 324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多层式旋转升降立体停车装置及操作方法,包括支撑结构、旋转机构、升降机构、停车位锁止机构、地面停车位和控制系统。本申请的多层式旋转升降立体停车系统解决了停车库的中间区域无法停车的问题,适应性强,可根据实际空地面积来调整每层停车位的数量,对空地面积要求较小;采用多层停车方式,纵向空间的利用率较高;每层旋转平台的内外侧均可停放车辆,停车数量大,提高了横向空间的利用率;每层停车位单独旋转升降,在停车和取车过程中,不会对不同层的停车位造成影响,实现了每层的无避让停车;该停车装置结构精简、稳定,易于控制,操作简便,制造和使用成本低,实用性强,使用范围广,易于维护,满足市场需求。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旋转 升降 立体 停车 系统 方法 | ||
【主权项】:
1.多层式旋转升降立体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结构(1)、旋转机构(2)、升降机构(3)、停车位锁止机构(4)、地面停车位(5)和控制系统;所述支撑结构(1)包括旋转机构支座(13)、外支撑立柱(12)和内支撑立柱(11),所述旋转机构支座(13)的垂向截面为“凸”形结构,外台阶面为外旋转轨道台阶面(132),内台阶面为内旋转轨道台阶面(131),所述外旋转轨道台阶面(132)的侧面均匀分布多个齿轮槽,构成环侧齿轮(1321),所述内支撑立柱(11)为两端较细中部较粗的阶梯轴,由上自下第一段最细,为侧面设有对称平面的防扭限位柱(111)、第二段侧面均布齿轮槽,构成内支撑柱齿轮(112),第三段最粗,第四段为内支撑立柱(11)末端,其外径变细,为避让台阶面(113),所述内支撑立柱(11)末端端面中部设有尺寸与防扭限位柱(111)一致的防扭限位孔(114),所述支撑结构(1)采用逐层叠加设置,每层的上端为旋转机构支座(13),所述旋转机构支座(13)的下端面沿周向均匀设置多个外支撑立柱(12),所述旋转机构支座(13)中部设有内支撑立柱(11),每层支撑结构(1)叠加时,上层的外支撑立柱(12)下端安装于下层的旋转机构支座(13)上端面与其对应的安装孔内,上层的内支撑立柱(11)下端的防扭限位孔(114)套设于下层的内支撑立柱(11)上端的防扭限位柱(111)上;所述旋转机构(2)包括套设于外旋转轨道台阶面(132)的外旋转环(21),和套设于所述内支撑立柱(11)上部的内旋转平台(22),所述外旋转环(21)外侧面设有多个端面与外旋转环(21)的切面相平行的凸起,为外悬挂台安装块(211),所述外悬挂台安装块(211)沿周向均匀分布,其中一处应设有外悬挂台安装块(211)的位置留空,为光滑的柱面,其中两个外悬挂台安装块(211)之间设有驱动电机安装座(212),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座(212)靠近外旋转环(21)内孔处设有第一驱动齿轮安装沉孔(213),沉孔轮廓与外旋转环(21)内孔相交,形成一处缺口,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安装沉孔(213)内设有与环侧齿轮(1321)相啮合的外圈驱动齿轮(216),所述外圈驱动齿轮(216)上方设有与外圈驱动齿轮(216)铰接、与驱动电机安装座(212)固联的第一齿轮固定板(215),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座(212)下端面设有驱动外圈驱动齿轮(216)的外圈驱动电机(216);所述内旋转平台(22)沿周向均布多处矩形侧面,其中一处留空,其余侧面为内悬挂台安装面(221),所述内旋转平台(22)上端面靠近中部圆孔处设有第二驱动齿轮安装沉孔(222),沉孔轮廓与内旋转平台(22)中部圆孔相交,形成一处缺口,所述第二驱动齿轮安装沉孔(222)内设有与内支撑柱齿轮(112)相啮合的内圈驱动齿轮(223),所述内圈驱动齿轮(223)上方设有与内圈驱动齿轮(223)铰接、与内旋转平台(22)上端面固联的第二齿轮固定板(224),所述第二齿轮固定板(224)上端面设有驱动内圈驱动齿轮(223)的内圈驱动电机(225);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设于支撑结构(1)外侧的外升降机构和设于支撑结构(1)内侧的、位置与外升降机构相对的内升降机构,所述外升降机构包括固连于旋转机构支座(13)外侧的外升降轨道(32),与外升降轨道(32)配合使用的外升降滑块(31)和固连于外升降滑块(31)外侧面的停车位支架(35);所述内升降机构包括固连于旋转机构支座(13)内侧的内升降轨道(33),与内升降轨道(33)配合使用的内升降滑块(34)和固连于内升降滑块(34)外侧面的停车位支架(35);在单层使用的情况下,外升降轨道(32)上端面与外旋转轨道台阶面(132)对齐,内升降轨道(33)上端面与内旋转轨道台阶面(131)对齐,外升降轨道(32)和内升降轨道(33)的下端面与地面固联;在叠放使用时,上层的外升降轨道(32)和内升降轨道(33)的下端面与旋转机构支座(13)的上端面固联,外升降轨道(32)之间沿垂向对齐,形成完整的轨道,内升降轨道(33)之间沿垂向对齐,形成完整的轨道,上下相邻的两个外升降轨道(32)之间间距为外旋转轨道台阶面(132)侧面的高度,上下相邻的两个内升降轨道(33)之间间距为内旋转轨道台阶面(131)侧面的高度;所述停车位锁止机构(4)包括停车位悬挂机构(41)和与停车位悬挂机构(41)数目一致的停车位(42),所述停车位悬挂机构(41)包括悬吊台和设于悬吊台上端面的两组驱动方向相反的曲柄滑块机构,所述悬吊台与外悬挂台安装块(211)安装面、内悬挂台安装面(221)相垂直的方向为长度方向,所述悬吊台上端面靠近四个角处设有悬吊台L型倒钩(412),所述悬吊台L型倒钩(412)被悬吊台沿长度方向的中线分为两组,每组的悬吊台L型倒钩(412)开口朝向一致,两组悬吊台L型倒钩(412)开口方向相背,即朝向悬吊台外侧,所述悬吊台L型倒钩(412)的开口前方设有矩形通孔(418),所述矩形通孔(418)尺寸与悬吊台L型倒钩(412)在悬吊台上表面的投影尺寸一致,所述矩形通孔(418)靠内的侧面与悬吊台L型倒钩(412)靠外的侧面共面,所述曲柄滑块机构包括设于悬吊台中部的锁止电机(414),所述锁止电机(414)的两个输出端与锁止驱动连杆(415)固连,所述锁止驱动连杆(415)沿悬吊台长度方向设置,其末端与曲柄(416)固联,所述曲柄(416)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锁止驱动连杆(415)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所述曲柄(416)末端与锁止连杆(417)铰接,所述锁止连杆(417)末端与锁止横梁(413)的侧面铰接,所述锁止横梁(413)为横截面尺寸与所述悬吊台L型倒钩(412)的开口尺寸一致、长度与外悬吊台(411)长度一致的矩形梁,所述锁止电机(414)具有转向相反的两个输出端,所述悬吊台包括外悬吊台(411)和内悬吊台(418),所述外悬吊台(411)上表面为矩形结构,所述内悬吊台(418)与内悬挂台安装面(221)相对的外边沿为弧形面(4181),所述弧形面(4181)与内旋转轨道台阶面(132)适配;所述停车位(42)包括设有底板的框架式悬挂停车平台(421),所述框架式悬挂停车平台(421)上表面设有与矩形通孔(418)投影尺寸相适配的停车位L型吊钩(422),所述停车位L型吊钩(422)与悬吊台L型倒钩(412)开口方向相反,所述停车位悬挂机构(41)与停车位(42)装配后,停车位L型吊钩(422)与悬吊台L型倒钩(412)形成封闭的矩形孔,所述停车位L型吊钩(422)露出的开口尺寸与锁止横梁(413)截面尺寸一致,所述锁止横梁(413)可在所述矩形孔内滑动;所述框架式悬挂停车平台(421)上端面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停车位L型吊钩(422)之间、框架式悬挂停车平台(421)下端面沿宽度方向的两个停车位定位柱之间均设有压力传感器(423);所述停车位悬挂机构(41)与停车位(42)完成装配时,所述锁止横梁(413)与停车位L型倒钩(422)相配合,所述停车位悬挂机构(41)与停车位(42)脱离时,所述锁止横梁(413)与悬吊台L型倒钩(412)相配合;所述支撑结构(1)靠近地面的一层不设有旋转机构(2)和停车位锁止机构(4);所述地面停车位(5)设于外悬吊台(411)下方的地基上,所述升降机构(3)一侧的地基上设有入车口(5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学院,未经衢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552639.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立体车库
- 下一篇:一种横向移动式平面停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