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复合清洁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260930.3 | 申请日: | 2019-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6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 发明(设计)人: | 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杰 |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B60S3/04;C02F103/4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0014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洁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复合清洁装置,包括污水处理机构、张紧机构、初滤机构、防撞机构、清洗执行机构、自动喷水机构,装置能够自动喷水,装置能够清洁车面,装置能够轻松的更换清洁头,装置能够防撞,装置能够对污水进行过滤,装置能够清洁滤网,装置能够对污水进行净化,装置能够张紧皮带,污水处理机构设置在初滤机构的内部,张紧机构与初滤机构相连,防撞机构位于清洗执行机构的两侧,清洗执行机构位于初滤机构的上方,清洗执行机构与自动喷水机构相连。 | ||
| 搜索关键词: | 清洗执行机构 初滤 清洁装置 自动喷水 污水处理机构 新能源汽车 防撞机构 张紧机构 复合 污水 清洁车 清洁头 防撞 滤网 张紧 皮带 过滤 净化 清洁 | ||
【主权项】:
1.一种新能源汽车复合清洁装置,包括污水处理机构(1)、张紧机构(2)、初滤机构(3)、防撞机构(4)、清洗执行机构(5)、自动喷水机构(6),其特征在于:污水处理机构(1)包括活性炭箱机构(1‑1)、转动臂(1‑2)、皮带轮(1‑3)、皮带轮轴(1‑4)、皮带(1‑5)、间歇动轮机构(1‑6)、间歇驱动机构(1‑7),活性炭箱机构(1‑1)与转动臂(1‑2)相连,皮带轮(1‑3)与皮带轮轴(1‑4)相连,皮带轮轴(1‑4)与转动臂(1‑2)相连,皮带轮(1‑3)与皮带(1‑5)的连接方式为挠性连接,皮带(1‑5)与间歇动轮机构(1‑6)的连接方式为挠性连接,间歇动轮机构(1‑6)与间歇驱动机构(1‑7)相配合;活性炭箱机构(1‑1)包括箱体(1‑1‑1)、进水孔(1‑1‑2)、左门(1‑1‑3)、拉座(1‑1‑4)、拉杆(1‑1‑5)、拉杆孔(1‑1‑6)、拉动腔(1‑1‑7)、右门(1‑1‑8)、合门弹簧(1‑1‑9)、中间座(1‑1‑10)、锁杆(1‑1‑11)、锁杆配合孔(1‑1‑12)、锁座(1‑1‑13),进水孔(1‑1‑2)开在箱体(1‑1‑1)上,左门(1‑1‑3)与箱体(1‑1‑1)相铰接,拉座(1‑1‑4)与拉杆(1‑1‑5)相连,拉杆(1‑1‑5)与拉杆孔(1‑1‑6)相配合,拉杆孔(1‑1‑6)开在拉动腔(1‑1‑7)上,拉动腔(1‑1‑7)与左门(1‑1‑3)相连,拉杆(1‑1‑5)与中间座(1‑1‑10)相连,中间座(1‑1‑10)与拉动腔(1‑1‑7)相配合,合门弹簧(1‑1‑9)与中间座(1‑1‑10)相连,锁杆(1‑1‑11)与中间座(1‑1‑10)相连,锁杆(1‑1‑11)与锁杆配合孔(1‑1‑12)相配合,锁杆配合孔(1‑1‑12)开在锁座(1‑1‑13)上,锁座(1‑1‑13)与右门(1‑1‑8)相连;间歇动轮机构(1‑6)包括外弧(1‑6‑1)、配合槽条(1‑6‑2)、皮带轮A(1‑6‑3)、皮带轮轴A(1‑6‑4)、间歇轮(1‑6‑5),外弧(1‑6‑1)开在间歇轮(1‑6‑5)上,配合槽条(1‑6‑2)开在间歇轮(1‑6‑5)上,皮带轮A(1‑6‑3)与皮带轮轴A(1‑6‑4)相连,皮带轮轴A(1‑6‑4)与间歇轮(1‑6‑5)相连;间歇驱动机构(1‑7)包括驱动圆盘(1‑7‑1)、导向轮(1‑7‑2)、间隙电机(1‑7‑3)、凸块(1‑7‑4),驱动圆盘(1‑7‑1)与导向轮(1‑7‑2)相连,间隙电机(1‑7‑3)与驱动圆盘(1‑7‑1)相连,凸块(1‑7‑4)与驱动圆盘(1‑7‑1)相连;张紧机构(2)包括张紧调整机构(2‑1)、调节撑机构(2‑2)、调节螺钉机构(2‑3)、张紧轮机构(2‑4),张紧调整机构(2‑1)与调节撑机构(2‑2)相连,调节螺钉机构(2‑3)与调节撑机构(2‑2)相配合,张紧轮机构(2‑4)与调节螺钉机构(2‑3)相配合;张紧调整机构(2‑1)包括调节壳(2‑1‑1)、调节弹簧(2‑1‑2)、调节滑块(2‑1‑3)、锁紧螺钉(2‑1‑4)、锁紧螺钉孔(2‑1‑5)、调节钢丝绳(2‑1‑6)、钢丝绳孔(2‑1‑7)、拉块(2‑1‑8)、槽(2‑1‑9),调节弹簧(2‑1‑2)设置在调节壳(2‑1‑1)内,调节滑块(2‑1‑3)与调节壳(2‑1‑1)相配合,锁紧螺钉(2‑1‑4)与锁紧螺钉孔(2‑1‑5)相配合,锁紧螺钉孔(2‑1‑5)攻在调节壳(2‑1‑1)上,调节钢丝绳(2‑1‑6)与调节滑块(2‑1‑3)相连,调节钢丝绳(2‑1‑6)与拉块(2‑1‑8)相连,钢丝绳孔(2‑1‑7)开在调节壳(2‑1‑1)的顶板上,槽(2‑1‑9)开在调节壳(2‑1‑1)上;调节撑机构(2‑2)包括调节侧撑(2‑2‑1)、主撑(2‑2‑2)、凸起槽(2‑2‑3),调节侧撑(2‑2‑1)焊接在主撑(2‑2‑2)的两侧,凸起槽(2‑2‑3)开在主撑(2‑2‑2)上;调节螺钉机构(2‑3)包括调节螺钉本体(2‑3‑1)、凸起(2‑3‑2),调节螺钉本体(2‑3‑1)与凸起(2‑3‑2)相连;张紧轮机构(2‑4)包括张紧轮(2‑4‑1)、张紧轮轴(2‑4‑2)、张紧轮座(2‑4‑3)、螺纹孔A(2‑4‑4),张紧轮(2‑4‑1)与张紧轮轴(2‑4‑2)相连,张紧轮轴(2‑4‑2)与张紧轮座(2‑4‑3)的连接方式为轴承连接,螺纹孔A(2‑4‑4)攻在张紧轮座(2‑4‑3)上;初滤机构(3)包括滤箱(3‑1)、滤网电机座(3‑2)、滤网电机(3‑3)、轴承座(3‑4)、凸轮(3‑5)、滤网机构(3‑6)、水口(3‑7),滤网电机座(3‑2)与滤箱(3‑1)相连,滤网电机座(3‑2)与滤网电机(3‑3)相连,滤网电机(3‑3)与轴承座(3‑4)的连接方式为轴承连接,轴承座(3‑4)与滤箱(3‑1)相连,凸轮(3‑5)与滤网电机(3‑3)相连,凸轮(3‑5)与滤网机构(3‑6)相配合,滤网机构(3‑6)设置在滤箱(3‑1)的内部,水口(3‑7)开在滤箱(3‑1)的顶板上;滤网机构(3‑6)包括凸轮配合槽(3‑6‑1)、滤网座(3‑6‑2)、震动弹簧(3‑6‑3)、震动座(3‑6‑4)、滤网(3‑6‑5),凸轮配合槽(3‑6‑1)开在滤网座(3‑6‑2)上,震动弹簧(3‑6‑3)焊接在滤网座(3‑6‑2)与震动座(3‑6‑4)之间,滤网(3‑6‑5)与滤网座(3‑6‑2)相连;防撞机构(4)包括防撞滑道座(4‑1)、防撞弹簧(4‑2)、防撞滑槽(4‑3)、防撞连杆机构(4‑4)、二级弹簧(4‑5)、防撞座(4‑6),防撞弹簧(4‑2)设置在防撞滑槽(4‑3)内,防撞滑槽(4‑3)开在防撞滑道座(4‑1)上,防撞连杆机构(4‑4)与防撞滑槽(4‑3)相配合,防撞连杆机构(4‑4)与防撞座(4‑6)相铰接,二级弹簧(4‑5)焊接在防撞滑道座(4‑1)与防撞座(4‑6)之间;防撞连杆机构(4‑4)包括连杆B(4‑4‑1)、插杆(4‑4‑2)、弹簧B(4‑4‑3),连杆B(4‑4‑1)与插杆(4‑4‑2)相连,连杆B(4‑4‑1)与弹簧B(4‑4‑3)相连;清洗执行机构(5)包括支腿(5‑1)、清洁头(5‑2)、清洁头夹紧座机构(5‑3)、伸缩柔性座机构(5‑4)、轴承座A(5‑5)、限位杆(5‑6)、驱动螺旋(5‑7)、移动座(5‑8)、限位杆孔(5‑9)、内螺旋(5‑10)、移动电机(5‑11),清洁头(5‑2)与清洁头夹紧座机构(5‑3)相配合,清洁头夹紧座机构(5‑3)与伸缩柔性座机构(5‑4)相铰接,轴承座A(5‑5)与支腿(5‑1)相连,驱动螺旋(5‑7)与轴承座A(5‑5)相连,限位杆(5‑6)与支腿(5‑1)相连,限位杆(5‑6)与限位杆孔(5‑9)相配合,限位杆孔(5‑9)开在移动座(5‑8)上,内螺旋(5‑10)攻在移动座(5‑8)上,移动电机(5‑11)与驱动螺旋(5‑7)相连;清洁头夹紧座机构(5‑3)包括夹紧拉座(5‑3‑1)、滑动通槽(5‑3‑2)、夹紧座B(5‑3‑3)、夹紧弹簧A(5‑3‑4)、中间弹簧座(5‑3‑5)、锁杆孔A(5‑3‑6)、锁杆A(5‑3‑7)、铰接块(5‑3‑8),夹紧拉座(5‑3‑1)与滑动通槽(5‑3‑2)相配合,滑动通槽(5‑3‑2)开在夹紧座B(5‑3‑3)上,夹紧弹簧A(5‑3‑4)与中间弹簧座(5‑3‑5)相连,锁杆孔A(5‑3‑6)与锁杆A(5‑3‑7)相配合,锁杆A(5‑3‑7)与中间弹簧座(5‑3‑5)相连,铰接块(5‑3‑8)位于夹紧座B(5‑3‑3)的上方;伸缩柔性座机构(5‑4)包括铰接扣B(5‑4‑1)、下杆体(5‑4‑2)、中间弹簧(5‑4‑3)、上杆体(5‑4‑4)、插杆A(5‑4‑5)、插杆A弹簧(5‑4‑6)、插杆槽A(5‑4‑7)、插杆座(5‑4‑8)、液压杆(5‑4‑9)、液压杆槽(5‑4‑10)、液压缸(5‑4‑11)、活塞(5‑4‑12)、活塞弹簧(5‑4‑13),铰接扣B(5‑4‑1)与下杆体(5‑4‑2)相铰接,中间弹簧(5‑4‑3)焊接在下杆体(5‑4‑2)与上杆体(5‑4‑4)之间,插杆A(5‑4‑5)与上杆体(5‑4‑4)相连,插杆A弹簧(5‑4‑6)与插杆A(5‑4‑5)相连,插杆A(5‑4‑5)与插杆槽A(5‑4‑7)相配合,插杆槽A(5‑4‑7)开在插杆座(5‑4‑8)上,液压杆(5‑4‑9)位于插杆座(5‑4‑8)的上方,液压杆(5‑4‑9)与液压杆槽(5‑4‑10)相配合,液压杆槽(5‑4‑10)开在液压缸(5‑4‑11)上,活塞(5‑4‑12)设置在液压缸(5‑4‑11)的内部,活塞弹簧(5‑4‑13)与活塞(5‑4‑12)相连;自动喷水机构(6)包括喷水驱动机构(6‑1)、喷水腔机构(6‑2),喷水驱动机构(6‑1)与喷水腔机构(6‑2)相连;喷水驱动机构(6‑1)包括喷水座(6‑1‑1)、喷水连杆(6‑1‑2)、喷水执行杆(6‑1‑3)、喷水执行座(6‑1‑4)、链条(6‑1‑5)、链轮(6‑1‑6)、链轮电机(6‑1‑7),喷水座(6‑1‑1)与喷水连杆(6‑1‑2)相铰接,喷水执行杆(6‑1‑3)焊接在喷水座(6‑1‑1)与喷水执行座(6‑1‑4)之间,链条(6‑1‑5)与喷水连杆(6‑1‑2)相连,链轮(6‑1‑6)与链条(6‑1‑5)相连,链轮(6‑1‑6)与链轮电机(6‑1‑7)相连;喷水腔机构(6‑2)包括安全座A(6‑2‑1)、安全弹簧A(6‑2‑2)、活动开口(6‑2‑3)、挡板(6‑2‑4)、单向阀口(6‑2‑5)、焊接环(6‑2‑6)、单向阀(6‑2‑7)、进水口A(6‑2‑8)、喷水腔本体(6‑2‑9)、喷水口(6‑2‑10)、焊接环A(6‑2‑11)、单向阀A(6‑2‑12),安全弹簧A(6‑2‑2)焊接在安全座A(6‑2‑1)与喷水腔本体(6‑2‑9)之间,活动开口(6‑2‑3)开在喷水腔本体(6‑2‑9)上,挡板(6‑2‑4)设置在喷水腔本体(6‑2‑9)的内部,单向阀口(6‑2‑5)开在挡板(6‑2‑4)上,焊接环(6‑2‑6)与单向阀口(6‑2‑5)相连,单向阀(6‑2‑7)与焊接环(6‑2‑6)相连,进水口A(6‑2‑8)开在喷水腔本体(6‑2‑9)的顶板上,喷水口(6‑2‑10)开在喷水腔本体(6‑2‑9)的底板上,焊接环A(6‑2‑11)与喷水口(6‑2‑10)相连,单向阀A(6‑2‑12)与焊接环A(6‑2‑11)相连;污水处理机构(1)设置在初滤机构(3)的内部,张紧机构(2)与初滤机构(3)相连,防撞机构(4)位于清洗执行机构(5)的两侧,清洗执行机构(5)位于初滤机构(3)的上方,清洗执行机构(5)与自动喷水机构(6)相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杰,未经陈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260930.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内压式超滤芯净水袋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建筑工程地下水回收利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