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河道有机污染物处理的紫外光催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225230.0 | 申请日: | 2019-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42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 发明(设计)人: | 吉秋月;马建锋;黄文艳;王晋;杨宝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1/32 | 分类号: | C02F1/32;C02F7/00;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有机污染物处理的紫外光催化装置。该装置包括漂浮装置和转动装置。漂浮装置包括顶部平台、至少四根竖直的支撑杆和底部腔体,顶部平台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支撑杆上在平台和腔体之间还架设有多层斜板,斜板上表面为阶梯状且覆盖有二氧化钛催化剂,斜板的下表面设置有LED紫外灯板,底部腔体包括下层蓄电池和上层空腔,转动装置包括转架、不锈钢管主体和叶轮,不锈钢管主体的顶端各设置有向下的折弯部,叶轮设置在不锈钢管主体的中下部,转架通过轴承与支撑杆连接。本发明装置能够实现对于河道污染物的全天候不间断地进行低功耗高效率的紫外光催化降解。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河道 有机 污染物 处理 紫外 光催化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河道有机污染物处理的紫外光催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装置和转动装置;其中,所述漂浮装置包括顶部平台、至少四根竖直的支撑杆和底部腔体,所述支撑杆的顶部与所述顶部平台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与所述底部腔体连接;其中,所述顶部平台包括平台、设在所述平台的上表面的太阳能电池板、以及设在所述平台的下表面的第一LED紫外灯板;所述底部腔体包括下层的蓄电池和上层的空腔,所述蓄电池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连接,同时也与所述第一LED紫外灯板连接,所述空腔内设有永磁铁,所述空腔的上表面覆盖有二氧化钛催化剂,所述底部腔体的底部连接有向下的坠沉物;在所述支撑杆上还架设有多层斜板,各层所述斜板均位于所述空腔和所述平台之间,每层所述斜板的上表面为阶梯状且覆盖有二氧化钛催化剂,每层所述斜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LED紫外灯板,所述第二LED紫外灯板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架、不锈钢管主体和叶轮,所述转架包括互相平行的第一水平杆和第二水平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杆和第二水平杆之间的竖直杆,其中,所述竖直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水平杆连接,所述竖直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二水平杆连接,所述竖直杆的中部连接有水平传动杆,所述水平传动杆在水平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竖直杆的上部还固定有电磁铁,在所述电磁铁下方设有弹簧开关;所述第一水平杆、第二水平杆的一端均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杆、第二水平杆的另一端各固定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水平杆的中部通过硬连接悬挂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上连接有第三传动齿轮,所述第三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一传动齿轮靠近但不咬合;所述不锈钢管主体竖直穿过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并被固定,所述不锈钢管主体由外壁紧密贴合的三根不锈钢管构成,三根所述不锈钢管呈“品”字形排列,所述不锈钢管主体的中部固定有第四传动齿轮,所述第四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咬合;所述不锈钢管主体上靠近所述第一轴承的上部还连接有活动的重物杆,在连接处的下方设置有软质的锥形罩,所述锥形罩靠近所述弹簧开关;每根所述不锈钢管的顶端各设置有向下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与竖直的所述不锈钢管主体形成的夹角为60~80°;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不锈钢管主体的中下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225230.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