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因测序芯片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154931.X | 申请日: | 2019-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72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 发明(设计)人: | 胡诗铭;节俊尧;刘文文;魏清泉;任鲁风;俞育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C12M1/00;C12Q1/6874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天宇 |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一种基因测序芯片及方法,芯片包括:衬底(1);第一光波导(2)、第二光波导(3)及金属针尖(5),均形成在衬底(1)上,三者呈T字形相对分布,第一光波导(2)与第二光波导(3)位置相对;纳米孔(6),其设置在三者的接触区域,贯穿衬底(1);第一光波导(2)及第二光波导(3)一端均为三维渐变结构,两者具有三维渐变结构的一端相对;第一光波导(2)与具有三维渐变结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设有光源耦合器(7),第二光波导(3)与具有三维渐变结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第一信号采集器(8)。该芯片及方法提高了碱基单分子的检测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芯片系统的集成度和稳定性,同时减少了数据量,提高了采集速度。 | ||
| 搜索关键词: | 基因 芯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因测序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1);第一光波导(2)、第二光波导(3)及金属针尖(5),都形成在所述衬底(1)上,三者呈T字形相对分布,所述第一光波导(2)与第二光波导(3)位置相对;纳米孔(6),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波导(2)、第二光波导(3)与金属针尖(5)三者的接触区域,贯穿所述衬底(1);所述第一光波导(2)及第二光波导(3)一端均为三维渐变结构,所述第一光波导(2)及第二光波导(3)具有三维渐变结构的一端相对;所述第一光波导(2)与具有三维渐变结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设有光源耦合器(7),所述第二光波导(3)与具有三维渐变结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第一信号采集器(8)。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154931.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菌种检测设备部件
- 下一篇:一种带有光纤激光灯的微生物检测培养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