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腈/聚乙烯亚胺/氧化石墨烯纳米多孔海绵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25165.7 | 申请日: | 2019-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8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清彪;屈德辉;宋岩;王书刚;任晶;薛龙启;李耀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J20/28;B01J20/30;C02F1/28;C02F101/2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刘世纯;王恩远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聚丙烯腈/聚乙烯亚胺/氧化石墨烯纳米多孔海绵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吸附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聚丙烯腈(PAN)、聚乙烯亚胺(PEI)和氧化石墨烯出发,经静电纺丝和冷冻干燥过程,得到以PAN为骨架、PEI为吸附剂和交联剂、氧化石墨烯为增强组分的多孔吸附海绵材料。本发明通过静电纺丝技术,使得PAN/PEI双组份纳米纤维膜表面光滑平整,柔软蓬松。通过冷冻干燥技术,得到具有良好回弹性的低密度PAN/PEI多孔海绵。本发明制备的纳米级离子交换纤维由尺寸均一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堆叠而成,且对金属离子和有机染料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石墨烯 聚丙烯腈 聚乙烯亚胺 制备 纳米多孔 海绵 纳米纤维膜表面 静电纺丝技术 冷冻干燥过程 冷冻干燥技术 离子交换纤维 制备技术领域 尺寸均一 多孔海绵 多孔吸附 光滑平整 海绵材料 金属离子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吸附材料 吸附性能 有机染料 回弹性 交联剂 纳米级 双组份 吸附剂 蓬松 堆叠 柔软 | ||
【主权项】:
1.一种聚丙烯腈/聚乙烯亚胺/氧化石墨烯纳米多孔海绵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1)在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聚丙烯腈,在40~60℃下搅拌溶解,得到质量分数7~20wt%的聚丙烯腈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冷却至室温,向其中加入聚乙烯亚胺,持续搅拌0.5~1.0小时,然后在0.5小时内升温到80~120℃,再加热处理0.5~1.0小时,随后冷却到室温,得到均相透明的聚丙烯腈/聚乙烯亚胺溶液;在室温、空气相对湿度为8~13%的条件下,将聚丙烯腈/聚乙烯亚胺溶液装入静电纺丝装置的喷丝管中,连接喷丝头,将喷丝头与电源正极相连,将电源负极与收集辊筒相连,在正负极间施加5~20kV电压,连续纺丝1.5~3.0小时,得到聚丙烯腈/聚乙烯亚胺纳米纤维膜,干燥后备用;(2)将步骤(1)中得到的纳米纤维膜剪碎,放入分散桶中,添加蒸馏水和氧化石墨烯,快速分散0.3~1.0小时,分散速度为5000~10000rpm,使纳米纤维形成均匀的糊状分散体;将上述糊状分散体在‑20℃~‑150℃下冷冻成型,冷冻时间为1.5~3.0小时,随后再在‑20℃~‑80℃下将其连续冻干15~30小时,取出冻干物在100℃~200℃下真空加热4~5小时,得到聚丙烯腈/聚乙烯亚胺/氧化石墨烯纳米多孔海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910025165.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