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双回路对置的机油滤清单元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821740801.1 | 申请日: | 2018-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63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池耀;池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世德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3 | 分类号: | F01M11/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双回路对置的机油滤清单元模块。所述的隔膜泵模块与蓄油箱之间通过夹持架板相互固定;所述的进油腔槽一侧固定有蓄油箱;所述的蓄油箱通过机油初始进入管与发动机机油底壳一端相贯通;所述的隔膜泵模块上设有抽油管口、排出油管口;所述的进油腔槽一侧上端位置设有总路出油口a,下端位置设有总路进油口a;所述的出油腔槽一侧上端设有总路出油口b,下端位置设有总路进油口b;本实用新采用机油滤清腔槽顶部一端设有滤芯插入口,并且在滤芯插入口内置入有滤芯,滤芯底部固定于内腔;所述的滤芯插入口拧入有密封螺栓;所述的滤芯一侧为杂质沉淀腔的技术手段,实现了一种采用双回路对置的机油滤清单元模块制成。 | ||
搜索关键词: | 机油 滤芯 总路 双回路 蓄油箱 对置 滤芯插入口 下端位置 出油口 隔膜泵 进油口 进油腔 本实用新型 发动机机油 机油滤清腔 抽油管口 技术手段 密封螺栓 上端位置 杂质沉淀 槽顶部 出油腔 进入管 油管口 上端 底壳 夹持 架板 内腔 拧入 排出 置入 贯通 | ||
【主权项】:
1.一种采用双回路对置的机油滤清单元模块,其主要构造有:夹持架板(1)、隔膜泵模块(2)、蓄油箱(3)、机油初始进入管(31)、进油腔槽(4)、嵌槽(41)、金属支架(42)、总路出油口a(5)、总路出油口b(51)、机油末端排出管(52)、总路进油口a(6)、总路进油口b(61)、出油腔槽(7)、机油滤清腔槽(8)、凸槽(81)、杂质沉淀腔(82)、支路出油口(9)、支路进油口(10)、滤芯插入口(11)、金属隔板(12)、滤芯(13)、金属固定条(14),其特征在于:隔膜泵模块(2)与蓄油箱(3)之间通过夹持架板(1)相互固定;所述的进油腔槽(4)一侧固定有蓄油箱(3);所述的蓄油箱(3)通过机油初始进入管(31)与发动机机油底壳一端相贯通;所述的隔膜泵模块(2)上设有抽油管口、排出油管口;所述的进油腔槽(4)一侧上端位置设有总路出油口a(5),下端位置设有总路进油口a(6);所述的出油腔槽(7)一侧上端设有总路出油口b(51),下端位置设有总路进油口b(61);机油滤清腔槽(8)一侧上端位置设有支路出油口(9),下端位置设有支路进油口(10);所述隔膜泵模块(2)的抽油管口通过皮管与蓄油箱(3)底部贯通,所述隔膜泵模块(2)的排出油管口通过皮管与总路进油口a(6)相贯通;多个所述的机油滤清腔槽(8)固定于金属固定条(14)上;多个所述的支路出油口(9)通过皮管均与总路进油口b(61)相连通,多个所述的支路进油口(10)通过皮管均与总路出油口a(5)相连通;所述的总路出油口b(51)通过机油末端排出管(52)与发动机机油底壳另一端相贯通;所述的机油滤清腔槽(8)内设有内腔,在内腔底部设有凸槽(81);所述的机油滤清腔槽(8)顶部一端设有滤芯插入口(11),并且在滤芯插入口(11)内置入有滤芯(13),滤芯(13)底部固定于内腔,顶部与滤芯插入口(11)留有1.5‑3厘米的距离;所述的滤芯插入口(11)拧入有密封螺栓;所述的滤芯(13)一侧为杂质沉淀腔(82);所述的滤芯(13)顶端至支路出油口(9)与支路进油口(10)中间位置的之间固定有金属隔板(1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世德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世德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21740801.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滤器支架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