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启动机的半H桥大电流检测及其驱动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09927.9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16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赵子剑;邹洪波;刘韬;陈张平;梁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P29/032 | 分类号: | H02P29/032;G01R19/25;G01K1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朱月芬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启动机的半H桥大电流检测及其驱动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包括输出控制电路部分,电流检测电路部分,温度检测电路部分;输出控制电路部分包括电流保护模块电路,运行控制模块电路,开关模块电路;本实用新型充分考虑场效应管的导通电阻温度特性,可以有效测量电路中流通的大电流;该电路设计成本较低,参数设计灵活,反应速度较快,提供过流保护功能,并为电机控制信号提供了控制接口,较为实用。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驱动控制电路 输出控制电路 大电流检测 启动机 电路 电机控制信号 电流保护模块 电流检测电路 电路设计成本 过流保护功能 开关模块电路 温度检测电路 有效测量电路 运行控制模块 参数设计 场效应管 导通电阻 控制接口 温度特性 大电流 应用 灵活 流通 | ||
【主权项】:
1.应用于启动机的半H桥大电流检测及其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出控制电路部分、电流检测电路部分和温度检测电路部分;输出控制电路部分包括电流保护模块电路,运行控制模块电路,开关模块电路;所述电流保护模块电路包括四个电阻、三个电容、一个比较器和一个反相器;第一分压电阻R1的一端与第一比较器U5A的管脚8、第一反相器U3A的管脚14连接,并都与电源VCC连接;第一分压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二分压电阻R6的一端、第一滤波电容C2的一端、第二滤波电容C3的一端连接,并与第一比较器U5A的管脚2连接;第二分压电阻R6的另一端、第一滤波电容C2的另一端、第二滤波电容C3的另一端都接GND地;第一滤波电阻R5的一端与VIOUT连接;第一滤波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三滤波电容C4的一端连接,并与第一比较器U5A的管脚3连接;第三滤波电容C4的另一端与第一比较器U5A的管脚4连接,并都接GND地;第一限流电阻R4的一端与第一比较器U5A的管脚1连接;第一限流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一反相器U3A的管脚1连接,并与V_OCP_IN连接;第一反相器U3A的管脚7接GND地;第一反相器U3A的管脚2作为输出端接V_ocp#;所述第一比较器U5A的型号为LM2903DMR2G;所述第一反相器U3A的型号为74VHC04;所述电源VCC为外接电源;所述运行控制模块电路包括两个电阻、一个与门芯片、一个半桥驱动器;HIA做为上半桥驱动输入信号与第一与门芯片U2的管脚1连接;V_ocp#与第一与门芯片U2的管脚2、第一与门芯片U2的管脚5连接;LIA做为下半桥驱动输入信号与第一与门芯片U2的管脚4连接;第一与门芯片U2的管脚3与第一半桥驱动器U4的管脚5连接;第一与门芯片U2的管脚6与第一半桥驱动器U4的管脚6连接;第一半桥驱动器U4的管脚1与电源VDD连接;第一半桥驱动器U4的管脚7与GND地连接;第一半桥驱动器U4的管脚2与电源13V+连接;第一半桥驱动器U4的管脚4与OUTA、13V‑地连接;第一驱动匹配电阻R3的一端与第一半桥驱动器U4的管脚3连接;第一驱动匹配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上半桥驱动输出信号Hout连接;第二驱动匹配电阻R8的一端与第一半桥驱动器U4的管脚8连接;第二驱动匹配电阻R8的另一端与下半桥驱动输出信号Lout连接;第一与门芯片U2的型号为MC74AC08D;第一半桥驱动器U4的型号为LM25101;所述开关模块电路包括三个电阻、八个场效应管;第一场效应管Q1的管脚2、第二场效应管Q2的管脚2、第三场效应管Q3的管脚2、第二限流电阻R9的一端都接网络标号24V;第二限流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四场效应管Q4的管脚3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管脚1、第二场效应管Q2的管脚1、第三场效应管Q3的管脚1、第四场效应管Q4的管脚1都接Hout;第四场效应管Q4的管脚2、第三限流电阻R16的一端都接Vin+;第一场效应管Q1的管脚3、第二场效应管Q2的管脚3、第三场效应管Q3的管脚3、第五场效应管Q5的管脚2、第六场效应管Q6的管脚2、第七场效应管Q7的管脚2、第四限流电阻R11的一端都接OUTA;第四限流电阻R11的另一端与Vin‑连接;第三限流电阻R16的另一端与第八场效应管Q8的管脚3连接;第五场效应管Q5的管脚1、第六场效应管Q6的管脚1、第七场效应管Q7的管脚1、第八场效应管Q8的管脚1都接Lout;第五场效应管Q5的管脚3、第六场效应管Q6的管脚3、第七场效应管Q7的管脚3、第八场效应管Q8的管脚2都接地GND;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场效应管Q2、第三场效应管Q3、第五场效应管Q5、第六场效应管Q6、第七场效应管Q7的型号都是CSD18542KCS;所述第四场效应管Q4、第八场效应管Q8的型号都是BSS138N;所述24V为外接电源;电流检测电路部分包括电流检测模块电路、采样前处理模块电路;所述电流检测模块电路包括两个电阻、一个电容、一个电流监测器;第一负载电阻R2的一端与第一电流监测器U1的管脚1连接;第一负载电阻R2的另一端、第一电流监测器U1的管脚2都接地GND;第一电流监测器U1的管脚3、第二滤波电阻R7的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1的一端都接Vin+;第一电流监测器U1的管脚4、第二滤波电阻R7的另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1的另一端都接Vin‑;第一电流监测器U1的管脚5接VCC;所述第一电流监测器U1的型号为INA168QDBVRQ1;所述采样前处理模块电路包括五个电阻、一个可变电阻、四个电容、一个运算放大器;网络标号VIOUT与第五限流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第五限流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6的管脚1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6的管脚3与第一可变电阻RT1的管脚0、第一可变电阻RT1的管脚2、第一反馈电阻R14的一端、第一反馈电容C5的一端连接;第一可变电阻RT1的管脚1与网络标号AGND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6的管脚5与网络标号+5V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6的管脚2与网络标号GND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6的管脚4与第一反馈电阻R14的另一端、第一反馈电容C5的另一端、第三滤波电阻R15的一端连接;第三滤波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第五滤波电容C6的一端、第四滤波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第四滤波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第六滤波电容C7的一端、第五滤波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第五滤波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第七滤波电容C8的一端、网络标号A/D采样连接;第五滤波电容C6的另一端与第六滤波电容C7的另一端、第七滤波电容C8的另一端、网络标号GND连接;温度检测电路部分包括温度检测模块电路;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电路包括8个电阻、两个电容、两个可变电阻、一个铂电阻、一个精密稳压源、一个运算放大器、一个稳压二极管;网络标号VCC与第六限流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第六限流电阻R17的另一端与第一精密稳压源U7的管脚3、第二可变电阻RT2的管脚2、第三分压电阻R19的一端、第四分压电阻R20的一端连接;第一精密稳压源U7的管脚1与第二可变电阻RT2的管脚0连接;第一精密稳压源U7的管脚2、第二可变电阻RT2的管脚1与网络标号GND连接;第三分压电阻R19的另一端与第一铂电阻R24的一端、第五分压R21的一端连接;第四分压电阻R20的另一端与第三可变电阻RT3的管脚1、第三可变电阻RT3的管脚0、第六分压电阻R23的一端连接;第三可变电阻RT3的管脚2、第一铂电阻R24的另一端与网络标号GND连接;第五分压R21的另一端与第七分压电阻R18的一端、第二运算放大器U8的管脚1连接;第七分压电阻R18的另一端与网络标号GND连接;第六分压电阻R23的另一端与第二反馈电阻R25的一端、第二运算放大器U8的管脚3连接;第二反馈电阻R25的另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8的管脚4、第六滤波电阻R22的一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8的管脚2与网络标号GND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8的管脚5与网络标号VCC、第八滤波电容C9的一端连接;第八滤波电容C9的另一端与网络标号GND连接;第六滤波电阻R22的另一端、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一端、第九滤波电容C10的一端与网络标号A/D采样2连接;第一稳压二极管D1的另一端、第九滤波电容C10的另一端与网络标号GND连接;所述第一精密稳压源U7的型号为TL43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20609927.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励磁系统风压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光伏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伏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