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伪狂犬病毒囊膜糖蛋白gD基因mRNA疫苗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72454.3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9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文;姜子义;张继宗;朱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9/245 | 分类号: | A61K39/245;A61P31/22;C12N15/85;C12N15/38 |
代理公司: | 成都佳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66 | 代理人: | 余小丽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疫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伪狂犬病毒囊膜糖蛋白gD基因mRNA疫苗,采用如下步骤制备:步骤1:构建PRV‑gD基因mRNA克隆质粒和真核质粒;步骤2:伪狂犬病毒增殖与细胞培养;步骤3:抽提伪狂犬病毒DNA;步骤4:设计特异性引物:步骤5:PCR扩增伪狂犬病毒囊膜糖蛋白gD基因;步骤6:回收后目的片段与pMD19‑T载体连接;步骤7:DH5α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以及连接产物的转化;其构建了伪狂犬病毒囊膜糖蛋白gD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VAX‑gD,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并产生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与空白对照有显著的差异;攻毒保护试验表明,真核表达载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 ||
搜索关键词: | 伪狂犬病毒 囊膜糖蛋白 构建 制备 细胞培养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真核表达载体PVAX 真核表达载体 特异性抗体 特异性引物 攻毒保护 克隆质粒 空白对照 连接产物 免疫原性 目的片段 疫苗技术 真核质粒 中和抗体 抽提 增殖 回收 刺激 试验 转化 | ||
【主权项】:
1.一种伪狂犬病毒囊膜糖蛋白gD基因mRNA疫苗,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骤制备:步骤1:构建PRV‑gD基因mRNA克隆质粒和真核质粒;(1)质粒:pMD19‑T线性化质粒;(2)毒株及细胞:伪狂犬病毒XJ株,BHK21细胞、Vero细胞;步骤2:伪狂犬病毒增殖与细胞培养;步骤3:抽提伪狂犬病毒DNA;步骤4:设计特异性引物:P1:cccggatccggccccaggttcccatacactcaP2:cccctcgagctacggaccgggctgcgctttP3:
P4:cccctcgagtttggatccctacggaccgggctgcgcttt上游单划线部分为限制性酶切位点BamHI,下游单划线部分为限制性酶切位点XhoI,双划线部分为T7启动子;扩增片段为分别为1286bp和1305bp;步骤5:PCR扩增伪狂犬病毒囊膜糖蛋白gD基因;(1)用抽提的PRV‑XJ株病毒DNA作为模板;(2)加入P3、P4特异性引物;(3)扩增囊膜糖蛋白gD基因;PCR扩增产物的电泳鉴定以及电泳鉴定;步骤6:回收后目的片段与pMD19‑T载体连接;将琼脂糖凝胶回收的PCR产物与pMD19‑T载体相连接,连接体系总体积10μl,16℃过夜连接;步骤7:DH5α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以及连接产物的转化;步骤8:转化菌落的鉴定:(1)从转化氨苄青霉素琼脂LB平板上挑取多个转化子接种于6ml氨苄青霉素液体LB培养基中,37℃,剧烈震荡过夜培育;(2)按照赛默飞世尔小量质粒抽提试剂盒的说明进行操作;(3)将抽提备用的克隆载体命名为pMD19‑gD,用BamHI和XhoI进行双酶切鉴定,37℃反应5‑20min;酶切产物在0.8%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成像鉴定;步骤9:核苷酸片段测序分析与鉴定:将全质粒以通用引物的方式送擎科生物有限公司进行测序,测序结果用Snap‑gene生物学软件和Blast对比分析;步骤10: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1)用抽提的PRV‑XJ株病毒DNA作为模板;(2)加入P1、P2特异性引物,扩增囊膜糖蛋白gD基因;(3)PCR扩增产物电泳鉴定后进行琼脂糖凝胶回收,再进行线性PCR产物的双酶切;(4)两个酶切体系均为37℃,5‑20min反应时间,在0.8%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后再凝胶成像系统中观察。琼脂糖凝胶DNA回收试剂盒进行操作。酶切回收的PCR产物与PVAX酶切回收产物的定向连接。连接总体积15μl,混匀后16℃过夜;(5)将连接产物转化到感受态细胞中培养保存,筛选阳性质粒后,用BamHI和XhoI双酶切重组质粒,后测序鉴定,质粒命名为PVAX‑gD;步骤11:疫苗与小鼠:(1)伪狂犬病毒基因工程缺失疫苗SA215疫苗;(2)BALB/c SPF小鼠;步骤12:溶液备存:(1)30%聚丙烯酰胺溶液;(2)5*PAGE缓冲液;(3)2*SDS上样缓冲液转印缓冲液;(4)TBST洗脱液;封闭缓冲液/抗体稀释液;(5)ECL化学发光显色液;步骤13:质粒抽提;步骤14:体外转录:(1)将无内毒素抽提的pMD19‑gD克隆质粒进行双酶切,后回收得到线性化无内毒素片段;(2)混匀后加入4μl E‑PAP轻柔混匀37℃反应45min。(3)获得具有活性的mRNA片段;步骤15:转染:将获得的mRNA和PVAX‑gD转染BHK21细胞,参考lipofectamine 3000和LipofectamineTMMessengerMAX说明进行操作。步骤16:样品制备:(1)在转染细胞24‑48h后收集细胞,制备SDS‑PAGE样品;(2)按照《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四版中介绍的实验方法,使用垂直立式电泳槽进行SDS‑PAGE电泳进行操作;(3)样品先经12%浓度的SDS‑PAGE电泳,电泳分离后,转印至PVDF膜,进行Western blot实验;(4)病毒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的测定;(5)中和抗体检测:使用固定病毒‑血清稀释法进行实验测定;按照Reed‑Muench方法计算中和抗体滴度及数值;(6)病毒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接种病毒后每天观察记录小鼠临床症状和死亡情况,连续观察15d后,按照Reed‑Muench方法计算LD50;步骤17:mRNA包被。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472454.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