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出行方式的判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00468.X | 申请日: | 201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77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董朝武;帅歌柳;叶应钦;伍湖辉;张巍;陈璐瑶;辛永;许元斌;陈宏;郑学明;黄长贵;雷文锋;钟达;方兴;颜巧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抚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 | 分类号: | H04W4/02;H04W4/40;H04W8/22;H04W6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锺维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9 | 代理人: | 赵中璋 |
地址: | 344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出行方式的判断方法,包括:通过监测对象携带的移动终端获取出行时间段中监测对象的运动状态;通过机动车携带的移动终端获取出行时间段中机动车的运动状态;计算所述监测对象与机动车在运动状态方面的相关性;根据上述运动状态和相关性判断所述监测对象的出行方式。本发明的方法判断简单准确,可以方便、快捷、及时地监测对象的出行方式,尤其有利于避免低速机动车对判断的干扰。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移动 终端 出行 方式 判断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出行方式的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00,通过监测对象携带的移动终端获取出行时间段中在连续m个时刻的监测对象的运动状态向量集合MP={MP1,…,MPi,…,MPm},其中MPi=(ti,Pi,vi,Ri),i∈[1,m],MPi是ti时刻监测对象的运动状态向量,Pi是ti时刻监测对象的位置,vi是ti时刻监测对象的运动速度,Ri是ti时刻监测对象的运动轨迹的曲率半径;通过机动车携带的定位装置获取所述出行时间段中n台机动车在m个时刻的运动状态向量集合MC={MC1,…,MCj,…,MCn},其中MCj={MC1j,…,MCij,…,MCmj},MCij=(ti,Pij,vij,Rij),MCij是ti时刻第j台机动车的运动状态向量,Pij是ti时刻第j台机动车的位置,vij是ti时刻第j台机动车的运动速度,Rij是ti时刻第j台机动车的运动轨迹的曲率半径;步骤S200,分别计算在出行时间段中各台机动车的运动状态{MC1,…,MCj,…,MCn}与监测对象的运动状态之间MP的相关性,从而得到相关性集合D={D1,…,Dj,…,Dn},其中
为第j台机动车的运动状态与监测对象的运动状态之间的相关性,
为第j台机动车与监测对象的位置相关性,
为第j台机动车与监测对象的速度相关性,
为第j台机动车与监测对象的曲率半径相关性;步骤S300,根据上述运动状态和相关性判断所述监测对象的出行方式,包括:步骤S310,当max{v1,…,vm}≤tV1,min{R1,…,Rm}≤tR1,![]()
时,则判断监测对象的出行方式为第一出行方式,其中,tV1为第一速度阈值,tR1为第一曲率半径,tDP为位置相关性阈值,tDv为速度相关性阈值,tDR为曲率半径相关性阈值;步骤S320,当tV1<max{v1,…,vm}≤tV2,tR1<min{R1,…,Rm},![]()
时,则判断监测对象的出行方式为第二出行方式,其中tV2为第二速度阈值,tR2为第二曲率半径;步骤S330,当
或
时,和/或当tV2<min{v1,…,vm}且tR2<min{R1,…,Rm}时,判断监测对象的出行方式为第三出行方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抚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抚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1200468.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