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云端人脸识别与定位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810248.2 | 申请日: | 2018-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77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锋;周正;王召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Q50/26;G06T17/10 |
| 代理公司: | 青岛汇智海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35 | 代理人: | 王丹丹 |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云端人脸识别与定位方法,包括:云端BIM信息库构建;人脸特征信息提取与云端存储;云端人脸识别实施;终端功能子系统接入云端系统。本发明由云端多源信息数据库、云端计算单元、云端管理平台、外部摄像装置等共同协调完成,可有效解决现有人脸识别技术速度不快、信息集成度不高、应用范围小、资源浪费严重、信息不能共享等问题,能够广泛应用于城乡建筑逻辑门禁、智能考勤、摄像定位、人员搜索管理、刷脸支付、120救护等方面。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建筑 信息 模型 云端 识别 定位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云端人脸识别与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云端BIM信息库的构建A1、利用BIM建模软件建立区域下的BIM建筑模型;A2、将BIM模型划分为具有层次的域,并将不同的域分别进行编码;A3、BIM模型导出IFC格式,用IFC解析工具剔除模型附带的属性信息,只保留建筑几何信息;A4、将剥离属性信息的BIM几何模型植入云端数据库,依据A2步骤中所分的区域及编码,在数据库设定每个区域的读取端口;步骤B、人脸特征信息提取与云端存储B1、获取特征信息;B2、人脸检测:依据人脸经验算法,对获取到的数据源进行人脸检测,进而轮廓线选择出人脸区域;B3、预处理:将彩色照片转化成灰度照片,继续转为像素点集,去掉人脸以外部分的冗余点数据,进一步稀释处理,去掉平滑过渡的点;B4、放大权重处理:引入放大权重处理系数s来表示其放大程度,对五官、人脸轮廓等关键特征点进行放大强化,s>1,对于脸部、头部等非关键特征点进行淡化,s<1;B5、将处理好的人脸特征值依据其常驻地点,按照步骤A2中的域进行分类,并植入云端数据库存储,根据对应关系映射至BIM数据库与用户信息数据库;步骤C、云端人脸识别实施;步骤D、终端功能子系统接入云端系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810248.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