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自动化冲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793823.2 | 申请日: | 2018-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13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彭守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浩 |
主分类号: | B21D22/04 | 分类号: | B21D22/04;B21D4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点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多功能自动化冲点装置,包括驻车移动轮机构、传送带机构、机架机构、驱动冲点机构、动力水管装置,装置能够冲点,装置能够控制冲点的间距以及速度,装置能够移动,装置能够实现驻车功能,驻车移动轮机构位于传送带机构的下方,驻车移动轮机构与传送带机构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机架机构位于驻车移动轮机构的上方,机架机构与驻车移动轮机构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驱动冲点机构设置在机架机构的内部,驱动冲点机构与机架机构的连接方式为铰接,动力水管装置位于机架机构的上方,动力水管装置与机架机构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自动化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多功能自动化冲点装置,包括驻车移动轮机构(1)、传送带机构(2)、机架机构(3)、驱动冲点机构(4)、动力水管装置(5),其特征在于:驻车移动轮机构(1)包括移动轮本体(1‑1)、驻车杆(1‑2)、驻车杆滑道(1‑3)、底架(1‑4),移动轮本体(1‑1)位于底架(1‑4)的下方,移动轮本体(1‑1)与底架(1‑4)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驻车杆滑道(1‑3)位于底架(1‑4)的下端面,驻车杆滑道(1‑3)与底架(1‑4)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驻车杆(1‑2)与驻车杆滑道(1‑3)相连,驻车杆(1‑2)与驻车杆滑道(1‑3)的配合方式为过渡配合;移动轮本体(1‑1)包括轮子座(1‑1‑1)、轮子支撑杆(1‑1‑2)、轮子本体(1‑1‑3)、轮子固定杆(1‑1‑4)、驻车开槽(1‑1‑5),轮子支撑杆(1‑1‑2)位于轮子座(1‑1‑1)的下方,轮子支撑杆(1‑1‑2)与轮子座(1‑1‑1)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轮子固定杆(1‑1‑4)与轮子支撑杆(1‑1‑2)相连,轮子固定杆(1‑1‑4)与轮子支撑杆(1‑1‑2)的连接方式为铆接,轮子本体(1‑1‑3)与轮子固定杆(1‑1‑4)相连,轮子本体(1‑1‑3)与轮子固定杆(1‑1‑4)的连接方式为轴承连接,驻车开槽(1‑1‑5)开在轮子本体(1‑1‑3)上;驻车杆(1‑2)包括驻车杆锁紧扣(1‑2‑1)、驻车杆移动滑块(1‑2‑2)、驻车杆本体(1‑2‑3)、驻车凸块(1‑2‑4),驻车杆锁紧扣(1‑2‑1)与驻车杆移动滑块(1‑2‑2)相连,驻车杆锁紧扣(1‑2‑1)与驻车杆移动滑块(1‑2‑2)的连接方式为螺旋连接,驻车杆移动滑块(1‑2‑2)位于驻车杆本体(1‑2‑3)的上方,驻车杆移动滑块(1‑2‑2)与驻车杆本体(1‑2‑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驻车凸块(1‑2‑4)位于驻车杆本体(1‑2‑3)的左下端,驻车凸块(1‑2‑4)与驻车杆本体(1‑2‑3)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传送带机构(2)包括辊子支撑座(2‑1)、传动皮带(2‑2)、传送带驱动装置(2‑3),辊子支撑座(2‑1)与传动皮带(2‑2)相连,辊子支撑座(2‑1)与传动皮带(2‑2)的配合方式为接触配合,传送带驱动装置(2‑3)位于辊子支撑座(2‑1)的前端,传送带驱动装置(2‑3)与辊子支撑座(2‑1)的连接方式为轴连接;辊子支撑座(2‑1)包括辊子本体(2‑1‑1)、连接轴(2‑1‑2)、轴承座(2‑1‑3)、底座(2‑1‑4),连接轴(2‑1‑2)设置在辊子本体(2‑1‑1)的内部,连接轴(2‑1‑2)与辊子本体(2‑1‑1)的连接方式为轴承连接,轴承座(2‑1‑3)与连接轴(2‑1‑2)相连,轴承座(2‑1‑3)与连接轴(2‑1‑2)的连接方式为轴承连接,轴承座(2‑1‑3)位于底座(2‑1‑4)的上方,轴承座(2‑1‑3)与底座(2‑1‑4)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传送带驱动装置(2‑3)包括驱动手轮(2‑3‑1)、中间轴(2‑3‑2)、驱动手柄(2‑3‑3),驱动手轮(2‑3‑1)与中间轴(2‑3‑2)相连,驱动手轮(2‑3‑1)与中间轴(2‑3‑2)的连接方式为键连接,驱动手柄(2‑3‑3)位于驱动手轮(2‑3‑1)的前方,驱动手柄(2‑3‑3)与驱动手轮(2‑3‑1)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机架机构(3)包括机架支腿底座(3‑1)、机架支腿(3‑2)、机架底板(3‑3)、收纳抽屉(3‑4)、收纳抽屉拉手(3‑5)、水箱流水口(3‑6)、水箱隔板(3‑7)、机架左侧板(3‑8)、机架顶板(3‑9)、进水管开口(3‑10)、机架中间隔板(3‑11)、传送带通过口(3‑12)、驱动冲点机构嵌入口(3‑13)、机架右侧板(3‑14),机架支腿(3‑2)位于机架支腿底座(3‑1)的上方,机架支腿(3‑2)与机架支腿底座(3‑1)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机架底板(3‑3)位于机架支腿(3‑2)的上方,机架底板(3‑3)与机架支腿(3‑2)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机架左侧板(3‑8)位于机架底板(3‑3)的上方,机架左侧板(3‑8)与机架底板(3‑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机架中间隔板(3‑11)位于机架底板(3‑3)的上方,机架中间隔板(3‑11)与机架底板(3‑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机架右侧板(3‑14)位于机架底板(3‑3)的上方,机架右侧板(3‑14)与机架底板(3‑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水箱隔板(3‑7)位于机架左侧板(3‑8)与机架中间隔板(3‑11)之间,水箱隔板(3‑7)与机架左侧板(3‑8)、机架中间隔板(3‑11)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收纳抽屉(3‑4)位于机架底板(3‑3)与水箱隔板(3‑7)之间,收纳抽屉拉手(3‑5)与收纳抽屉(3‑4)相连,收纳抽屉拉手(3‑5)与收纳抽屉(3‑4)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水箱流水口(3‑6)开在机架左侧板(3‑8)上,传送带通过口(3‑12)开在机架中间隔板(3‑11)上,驱动冲点机构嵌入口(3‑13)开在机架底板(3‑3)上,机架顶板(3‑9)位于机架左侧板(3‑8)、机架中间隔板(3‑11)、机架右侧板(3‑14)的上方,机架顶板(3‑9)与机架左侧板(3‑8)、机架中间隔板(3‑11)、机架右侧板(3‑14)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进水管开口(3‑10)开在机架顶板(3‑9)上;驱动冲点机构(4)包括水动驱动叶轮(4‑1)、水动连接皮带(4‑2)、传动旋转副(4‑3)、间歇转轮(4‑4)、冲点装置(4‑5),水动驱动叶轮(4‑1)与水动连接皮带(4‑2)相连,水动驱动叶轮(4‑1)与水动连接皮带(4‑2)的配合方式为接触配合,水动连接皮带(4‑2)与传动旋转副(4‑3)相连,水动连接皮带(4‑2)与传动旋转副(4‑3)的配合方式为接触配合,旋转副(4‑3)位于间歇转轮(4‑4)的左侧,旋转副(4‑3)与间歇转轮(4‑4)的配合方式为接触配合,冲点装置(4‑5)位于间歇转轮(4‑4)的下方,冲点装置(4‑5)与间歇转轮(4‑4)的配合方式为接触配合;水动驱动叶轮(4‑1)包括叶片(4‑1‑1)、叶片固定扣(4‑1‑2)、传动带基础凸起(4‑1‑3)、叶轮固定扣(4‑1‑4)、叶轮(4‑1‑5),叶片(4‑1‑1)与叶轮(4‑1‑5)相连,叶片(4‑1‑1)与叶轮(4‑1‑5)的配合方式为铆接,叶片固定扣(4‑1‑2)与叶片(4‑1‑1)相连,叶片固定扣(4‑1‑2)与叶片(4‑1‑1)的连接方式为螺旋连接,传动带基础凸起(4‑1‑3)位于叶轮固定扣(4‑1‑4)的前方,传动带基础凸起(4‑1‑3)与叶轮固定扣(4‑1‑4)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叶轮固定扣(4‑1‑4)设置在叶轮(4‑1‑5)内部,叶轮固定扣(4‑1‑4)与叶轮(4‑1‑5)的连接方式为轴承连接;传动旋转副(4‑3)包括传动旋转副本体(4‑3‑1)、与皮带连接凸起I(4‑3‑2)、与间歇转轮连接凸起(4‑3‑3),与皮带连接凸起I(4‑3‑2)位于传动旋转副本体(4‑3‑1)的前方,与皮带连接凸起I(4‑3‑2)与传动旋转副本体(4‑3‑1)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与间歇转轮连接凸起(4‑3‑3)位于传动旋转副本体(4‑3‑1)的前方,与间歇转轮连接凸起(4‑3‑3)与传动旋转副本体(4‑3‑1)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间歇转轮(4‑4)包括间歇转轮本体(4‑4‑1)、间歇转轮本体固定扣(4‑4‑2)、拨动块(4‑4‑3)、拨动块固定扣(4‑4‑4)、滑槽(4‑4‑5),间歇转轮本体固定扣(4‑4‑2)位于间歇转轮本体(4‑4‑1)的中间位置,间歇转轮本体固定扣(4‑4‑2)与间歇转轮本体(4‑4‑1)的连接方式为轴承连接,拨动块(4‑4‑3)位于间歇转轮本体(4‑4‑1)的前方,通过旋紧拨动块固定扣(4‑4‑4)把拨动块(4‑4‑3)压紧在间歇转轮本体(4‑4‑1)上,滑槽(4‑4‑5)开在间歇转轮本体(4‑4‑1)上;冲点装置(4‑5)包括凸头(4‑5‑1)、冲点机壳(4‑5‑2)、冲点杆(4‑5‑3)、压缩弹簧(4‑5‑4)、底部托板(4‑5‑5)、冲点头(4‑5‑6),凸头(4‑5‑1)设置在冲点机壳(4‑5‑2)内部,凸头(4‑5‑1)与冲点机壳(4‑5‑2)的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冲点杆(4‑5‑3)位于凸头(4‑5‑1)的下部,冲点杆(4‑5‑3)与凸头(4‑5‑1)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压缩弹簧(4‑5‑4)位于凸头(4‑5‑1)的下部,压缩弹簧(4‑5‑4)与凸头(4‑5‑1)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底部托板(4‑5‑5)位于冲点机壳(4‑5‑2)的下端,底部托板(4‑5‑5)与冲点机壳(4‑5‑2)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冲点头(4‑5‑6)位于冲点杆(4‑5‑3)的下部,冲点头(4‑5‑6)与冲点杆(4‑5‑3)的连接方式为螺旋连接;动力水管装置(5)包括进水管(5‑1)、开关(5‑2)、管阀(5‑3)、下水管(5‑4)、水管支架(5‑5),进水管(5‑1)与管阀(5‑3)相连,进水管(5‑1)与管阀(5‑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开关(5‑2)位于管阀(5‑3)的上方,开关(5‑2)与管阀(5‑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下水管(5‑4)位于管阀(5‑3)的下方,下水管(5‑4)与管阀(5‑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水管支架(5‑5)位于进水管(5‑1)的下方,水管支架(5‑5)与进水管(5‑1)的连接方式为焊接;驻车移动轮机构(1)位于传送带机构(2)的下方,驻车移动轮机构(1)与传送带机构(2)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机架机构(3)位于驻车移动轮机构(1)的上方,机架机构(3)与驻车移动轮机构(1)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驱动冲点机构(4)设置在机架机构(3)的内部,驱动冲点机构(4)与机架机构(3)的连接方式为铰接,动力水管装置(5)位于机架机构(3)的上方,动力水管装置(5)与机架机构(3)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浩,未经陈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793823.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线头线束冲压机工作台
- 下一篇:一种方便维修的汽车冲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