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车管大数据的能够自动充电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623025.5 | 申请日: | 2018-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08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 发明(设计)人: | 崔锐锐;王泳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泳森 |
| 主分类号: | B60L53/16 | 分类号: | B60L53/16;B60L53/36;B60L53/37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行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8 | 代理人: | 黄锦阳 |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车管大数据的能够自动充电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停车位,沿其纵向的中轴线设置有自动门;充电桩,其设置于充电停车位一侧或者自动门下方,充电插头设置于自动门下方,充电插头下方设有移动装置,移动装置和充电插头间设置电动轴,电动轴带动充电插头运动;充电插头上设置有对接装置;设置在电动汽车上的充电插口,其对接于充电插头;锁车杆,其设置在充电停车位的入口处。其利用红外线感应装置的设置,使得充电插头能够自动对接在充电插口上,避免了手动插拔充电的麻烦,实现了电动汽车自动充电,便捷且安全;且通过与车管部分连接的数据库实现用户对充电车位使用状态的查询,从而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 车管大 数据 能够 自动 充电 电动汽车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应用车管大数据的能够自动充电的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其中,包括:充电停车位,沿其纵向的中轴线设置有可向两侧滑动打开的自动门;所述自动门的两侧的底部设置有重力感应器和震动感应器,所述重力感应器与所述自动门通讯连接,并在所述重力感应器感应到设定重力时控制所述自动门开启;所述充电停车位的入口处设置有与所述充电停车位等宽的凹槽;充电桩,其设置于所述充电停车位的一侧或者所述自动门的下方;所述充电桩上连接有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插头位于所述自动门的下方,所述充电插头的下方设置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和充电插头间还设置有电动轴,所述电动轴以可旋转并可伸缩的方式带动所述充电插头运动;所述充电插头的顶部设置有红外感应装置、第一光线接收器和第二光线接收器,所述第一光线接收器设置于所述充电插头的中心,所述第二光线接收器设置于所述充电插头的端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光线接收器和第二光线接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光线发射器和第二光线发射器相配合,并分别与所述电动轴相连接;所述红外感应装置与所述移动装置通讯连接,以驱动所述移动装置移动;所述充电插头上还设置有与充电插口配合的对接装置,所述对接装置套设在所述充电插头的外部,且所述对接装置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插头的表面齐平,同时,所述对接装置在与所述充电插头表面齐平的一端的内部设置有触碰开关,所述触碰开关的上方设置有凸出于所述对接装置表面的弹性触头,所述弹性触头的第一端在无外力作用时与所述触碰开关保持一定距离,所述弹性触头在有外力推动时,所述弹性触头向内移动,并在所述弹性触头的第二端与所述对接装置的表面平齐时,所述弹性触头的第一端与所述触碰开关相抵顶,所述对接装置的侧壁的内部设置有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受控于所述触碰开关,并在所述触碰开关闭合时,使得所述弹性装置由所述对接装置的侧壁向外弹出;充电插口,其设置在电动汽车的底部,所述充电插口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光线发射器和第二光线发射器,所述第一光线发射器的周围设置有红外发生器;所述充电插口对接于所述充电插头,以对电动汽车充电;锁车杆,其包括一横杆和两根伸缩杆,两根所述伸缩杆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且与所述横杆垂直设置,所述伸缩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凹槽的两端,以使所述伸缩杆在收缩状态时,所述横杆的上表面与所述凹槽的表面平齐;所述伸缩杆受控于所述重力感应器和震动感应器,并在所述重力感应器感应到设定重力,以及所述震动感应器感受到震动并在震动结束时,向上伸长以使所述横杆凸出所述凹槽并将电动汽车限制在所述充电停车位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泳森,未经王泳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623025.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汽车的电池组的系统
- 下一篇:一种车辆电量共享方法、装置和系统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