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铜纳米簇复合物的比率荧光探针检测胆碱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05021.4 | 申请日: | 201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19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桂日军;卜祥宁;金辉;付永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C09K11/06;C09K11/58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张世功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贵金属纳米材料和比率荧光探针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溶菌酶稳定的铜纳米簇复合物及其比率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以水合肼为还原剂,溶菌酶为稳定剂制备了铜纳米簇。胆碱氧化酶催化胆碱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氧化邻苯二胺生成二氨基酚嗪。由于二氨基酚嗪与铜纳米簇之间发生内滤效应,随着胆碱浓度的增加,二氨基酚嗪的荧光逐渐增强,而铜纳米簇的荧光被二氨基酚嗪逐渐猝灭,基于此可构建铜纳米簇与二氨基酚嗪荧光峰强度比率与胆碱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即制得比率荧光探针。该探针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产品灵敏度高,可发展成为一种新颖的比率荧光探针,用于生物样品中胆碱的高效检测。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簇 比率荧光探针 二氨基酚 胆碱 过氧化氢 复合物 溶菌酶 荧光 制备 贵金属纳米材料 辣根过氧化物酶 制备技术领域 胆碱氧化酶 稳定剂制备 荧光峰强度 高效检测 邻苯二胺 生物样品 线性关系 还原剂 灵敏度 水合肼 构建 探针 猝灭 催化 检测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铜纳米簇复合物的比率荧光探针检测胆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铜纳米簇的制备:将2毫克五水合硫酸铜加入到5毫升二次蒸馏水中,配制成硫酸铜水溶液,在磁力搅拌下,将0.3克溶菌酶溶于10毫升二次蒸馏水,直至其完全溶解,然后将溶菌酶水溶液放置在45摄氏度的恒温水浴中孵化,在磁力搅拌下,将硫酸铜水溶液缓慢加入溶菌酶水溶液中,制备溶菌酶与硫酸铜的混合水溶液,在45摄氏度水浴中搅拌10分钟,向混合水溶液中加入1摩尔/升的氢氧化钠溶液,将pH调至10‑11,滴加质量浓度为50%的水合肼调整混合水溶液的颜色从蓝色变为紫色,然后在45摄氏度水浴中搅拌反应10‑24小时;(2)将制备的铜纳米簇混合水溶液进行高速离心处理,去除不溶物,取上层清液透析5‑10小时,透析后取出混合溶液进行旋蒸处理,将混合溶液中90%的水蒸发去除,剩余的溶液放入冷冻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将干燥后得到的铜纳米簇分散于0.2摩尔/升的磷酸盐水缓冲液中备用,该缓冲液pH为7.0;(3)二氨基吩嗪混合溶液的配制:称取162毫克邻苯二胺溶于磷酸盐水缓冲液中,制得3毫摩尔/升的邻苯二胺溶液,量取200微升该邻苯二胺溶液,向其中加入10微升1.5克/升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和10微升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水溶液;(4)铜纳米簇与二氨基吩嗪混合溶液的配制:将步骤(3)中配制的混合溶液在37摄氏度下避光反应30分钟,然后加入40微升步骤(2)中制得的磷酸盐水缓冲液分散的铜纳米簇,缓慢搅拌均匀,在室温下放置10分钟,得到铜纳米簇与二氨基酚嗪的均质溶液;(5)测量步骤(4)中不同的过氧化氢摩尔浓度下,铜纳米簇与二氨基酚嗪均质水溶液的荧光发射光谱,拟合铜纳米簇与二氨基酚嗪荧光发射峰强度与过氧化氢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6)量取200微升3毫摩尔/升的邻苯二胺溶液,向其中加入10微升1克/升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和10微升不同浓度的胆碱水溶液,在37摄氏度下避光搅拌反应30分钟,然后将40微升磷酸盐水缓冲液分散的铜纳米簇加入反应混合物中,室温下放置10分钟,得到铜纳米簇/二氨基酚嗪/胆碱的均质溶液;(7)测定不同的胆碱浓度下,铜纳米簇与二氨基酚嗪均质溶液的荧光发射光谱,拟合铜纳米簇与二氨基吩嗪荧光发射峰强度比率与胆碱摩尔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构建出检测胆碱的比率荧光探针;步骤(2)中所述的铜纳米簇尺寸为2~5纳米;步骤(3)中所述的过氧化氢摩尔浓度为1‑50毫摩尔/升;步骤(4)中所述的铜纳米簇质量浓度为5‑30克/升;步骤(7)中所述的胆碱浓度范围为0.01‑100微摩尔/升,胆碱的检测极限为5‑10纳摩尔/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605021.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