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器件数据同步的自校正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522695.8 | 申请日: | 2018-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805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黄武煌;孙凯;姜子威;高舰;邱渡裕;赵勇;杨扩军;蒋俊;叶芃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3M1/10 | 分类号: | H03M1/1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温利平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器件数据同步的自校正方法,通过在ADC测试模式下,在FPGA内部对BUFR复位信号的延迟调整,并对多核ADC输出的多路数据进行一致性判断,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一个最佳延迟设置值,从而保证ADC多核数据之间的同步;在此基础上,不断调节ADC复位信号的延迟,通过对BUFR同步复位信号最佳延迟值的变化来判断ADC复位信号与采样时钟SCLK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到ADC复位信号的最佳延迟值,保证ADC复位的稳定;最后,通过在测试模式下对每片ADC采样数据的判断,调节ADC同步寄存器的值来保证多ADC之间的同步,从而实现多ADC之间数据的稳定拼合,提高采集系统的采样率。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器件 数据 同步 校正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多器件数据同步的自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m块高速多核ADC芯片均配置成测试模式;同时配置锁相环输出m路同频采样时钟信号SCLKm至每一片多核ADC;(2)、ADC同步复位控制器发送复位信号ADC_RST,经1:m扇出后,分别送到每一个延时器;(3)、计算多核ADC同步复位的最佳延迟值和BUFR同步复位的最佳延迟值(3.1)、设置输入延迟单元IDELAY的初始延迟值为0,延迟值的调节范围0~K,调节步进为1,迭代次数为T1;设置延时器的初始延迟值为0,调节步进为8,迭代次数为T2;(3.2)、根据延时器的初始延迟值对复位信号ADC_RST进行延时处理,得到m路的延时复位信号SYNCm;(3.3)、在测试模式下,通过同频采样时钟信号SCLKm和延时复位信号SYNCm的控制,使多核ADC的每一核均输出一路同频的数据同步时钟信号和一路从0‑255依次递增变化的锯齿波串行数据信号,然后将多路的数据同步时钟信号和锯齿波串行数据信号一起输入至FPGA;(3.4)、FPGA计算单次循环时BUFR复位信号的最佳延迟值(3.4.1)、BUFR同步复位控制器发送复位信号BUFR_RST_IN至输入延迟单元,根据初始延迟值进行延迟调节,再分别送到每一个BUFR中对所有的BUFR进行同步复位,复位后的BUFR再对输入的数据同步时钟信号进行二分频处理,再送入至串并转换器ISERDES;(3.4.2)、任意选取一路二分频处理后的数据同步时钟信号,将选出的数据同步时钟信号经过全局时钟驱动器BUFG的输出,生成系统系统时钟rxclk信号;(3.4.3)、串并转换器ISERDES将转换后的多路锯齿波串行数据信号输入至异步先进先出缓存器,再通过异步先进先出缓存器将多路锯齿波串行数据信号同步到系统时钟rxclk信号的时时钟域下,并送到多通道数据比较模块MDCM;(3.4.4)、多通道数据比较模块MDCM对同步后的多路锯齿波串行数据信号进行一致性判断,如果多路锯齿波串行数据信号一致,则返回变量auto_cmp=1给控制中心,反之返回变量auto_cmp=0给控制中心;然后控制中心判断延迟值的调节范围是否达到上限,如果达到上限,那么经过K+1次调节过后,控制中心得到一组0,...,0,1,1,...,1,0,...,0,1,1,...,1的数字序列;如果未达到上限,则将调节步进增加1,即将延迟值设置为1,再返回到步骤(3.4.1);(3.4.5)、控制中心将数字序列用矩阵SingleDR_SYNC=[an]表示,其中,n=0~K,an=auto_cmp=0或1,用an=0代表BUFR复位不稳定,用an=1代表BUFR复位稳定,多个连续1的数字序列长度代表了BUFR稳定复位区间的长度,多个连续0的数字序列长度代表了BUFR不稳定复位区间的长度;对矩阵SingleDR_SYNC进行遍历,如果一个稳定复位区间处于两个不稳定复位区间之间,且该稳定复位区间的宽度大于预设的BUFR稳定复位区间阈值ΔTbufr,则取该稳定复位区间的中心值作为BUFR复位信号的最佳延迟值;如果无法找到满足处于两个不稳定复位区间之间的稳定复位区间,则寻找处于两个稳定复位区间之间的不稳定复位区间,若该不稳定复位区间的宽度大于W,则取该不稳定复位区间的中心值,并记为参数E,再计算BUFR复位信号的最佳延迟值b=E-Q,其中,W和Q均为正整数,具体取值根据系统硬件结构确定;(3.4.6)、判断输入延迟单元当前循环次数是否达到上限T1次,如果达到上限T1次,则计算T1个最佳延迟值b的均值
并作为本次循环时BUFR复位信号的最佳延迟值,再进入步骤(3.5),否则返回步骤(3.4.1),直到T1次循环后再进入步骤(3.5);(3.5)、判断延时器当前循环次数是否达到上限T2次,如果达到上限T2次,则进入步骤(3.6),否则将调节步进增加8,即将延迟值设置为8,再返回步骤(3.2);(3.6)、将延时器的T2个延迟值及其对应输入延迟单元的最佳延迟值
用矩阵SingleADCi_DSDRavg表示第i个多核ADC同步复位的统计数据;
其中,DSi,k表示第i个多核ADC第k次迭代时延时器对应的延迟值,
表示第i个多核ADC第k次迭代时输入延迟单元设置的最佳延迟值;(3.7)、对矩阵SingleADCi_DSDRavg中的
遍历;当第一次检测到
时,SYNC对SCLK复位区间第一次跳变,得到稳定复位区间的起始点
当第二次检测到
时,SYNC对SCLK复位区间第二次跳变,得到稳定复位区间的终点
那么第i个ADC同步复位的最佳延迟值为:DSi=(DS_Begin-DS_End)/2+DS_Begin;然后根据DSi在矩阵SingleADCi_DSDRavg中找到对应的
得到BUFR同步复位的最佳延迟值
记
(4)、根据每个ADC同步复位的最佳延迟值和BUFR同步复位的最佳延迟值对复位信号ADC_RST和复位信号BUFR_RST_IN进行延迟调节,再分别送到每一个多核ADC和BUFR中进行同步复位;(5)、完成ADC之间的同步复位(5.1)、对每个ADC同步寄存器值RM进行初始化;(5.2)、每个ADC和BUFR中进行同步复位后,采集每个ADC的输出数据,设任意两片ADC的采样数据为Xi[k1]、Xj[k2],i≠j,若Xi[k1]=Xj[k2+2τ],τ=[‑2,‑1,0,1,2]那么:a、当τ=0时,Xi[k1]=Xj[k2],ADCi和ADCj同步;b、当τ=1时,Xi[k1]=Xj[k2+2],ADCi的DCLK相位相对于ADCj的DCLK超前了一个Tsclk,调整ADCj的同步寄存器值RM=4,同时DRj+5;或者ADCi的DCLK相位相对于ADCj的DCLK滞后了一个Tsclk,ADCi的同步寄存器值RM=2,同时DRi‑5;c、当τ=‑1时,Xi[k1]=Xj[k2‑2],ADCj的DCLK相位相对于ADCi的DCLK滞后了一个Tsclk,调整ADCj的同步寄存器值RM=2,同时DRj‑5;或者ADCi的DCLK相位相对于ADCj的DCLK超前了一个Tsclk,ADCi的同步寄存器值RM=4,同时DRi+5;d、当τ=2时,Xi[k1]=Xj[k2+4],ADCj的DCLK相位相对于ADCi的DCLK超前了两个Tsclk,调整ADCj的同步寄存器值RM=5,同时DRj+10;或者ADCi的DCLK相位相对于ADCj的DCLK滞后了两个Tsclk,ADCi的同步寄存器值RM=1,同时DRi‑10;e、当τ=‑2时,Xi[k1]=Xj[k2‑4],ADCj的DCLK相位相对于ADCi的DCLK滞后了两个Tsclk,调整ADCj的同步寄存器值RM=1,同时DRj‑10;或者ADCi的DCLK相位相对于ADCj的DCLK超前了两个Tsclk,ADCi的同步寄存器值R=5,同时DRi+10;(6)、最后根据上述延迟值对所有ADC和BUFR进行同步复位,从而完成多器件数据同步的自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522695.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