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土壤调理剂生产工艺及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55532.2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56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安;刘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罗县祥美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0 | 分类号: | B01J2/00;B01J2/12;B01J2/20;C09K17/40;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53400 宁夏回族自***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土壤调理剂生产工艺,涉及土壤调理剂生产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石灰氮与硫化氢合成硫脲后的废渣初步脱水至含水量为40~45%后送入搅拌设备,加入硫酸镁、硫酸锌、硫酸铜、硫酸锰、硫酸铁粉粒,所述硫酸镁、硫酸锌、硫酸铜、硫酸锰、硫酸铁;加入米粉汤将含水量调至55~60%;将石灰氮与硫化氢合成硫脲后的废渣初步脱水、烘干并粉磨,加入镁、锌、铜、锰、铁的硫酸盐;启动摇杯式造粒机造粒;将出料口甩出的球粒通过柔性管道送至烘干机烘干。本发明还提供土壤调理剂生产设备。本发明制备的土壤调理剂颗粒密实、质量一致性高。 | ||
搜索关键词: | 土壤 调理 生产工艺 及其 设备 | ||
【主权项】:
1.一种土壤调理剂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石灰氮与硫化氢合成硫脲后的废渣初步脱水至含水量为40~45%后送入搅拌设备,加入硫酸镁、硫酸锌、硫酸铜、硫酸锰、硫酸铁粉粒,所述硫酸镁、硫酸锌、硫酸铜、硫酸锰、硫酸铁占总干重分别为:0.5~2%、0.5~2%、1~3%、1~2%、1~3%;加入米粉汤将含水量调至55~60%,搅拌均匀;所述米粉汤制备方法如下,将米磨成粉,加入25~35倍体积的水于85~100℃熬制20~30min;步骤二:将石灰氮与硫化氢合成硫脲后的废渣初步脱水、烘干并粉磨,粉磨后的废渣与质量分数为0.5~2%的硫酸镁、0.5~2%的硫酸锌、1~3%的硫酸铜、1~2%的硫酸锰、1~3%的硫酸铁混合制成干粉料;步骤三:启动摇杯式造粒机使其做摇杯运动,启动摇杯式造粒机的旋转撒料功能使干粉料由顶部撒入摇杯式造粒机内,将步骤一搅拌后的湿料通过挤出装置向上挤入摇杯式造粒机并被摇杯式造粒机的旋转切刀分割成粒,粒状的湿料在摇杯运动下沿摇杯式造粒机壁面进行圆周运动并不断粘合干粉料、长大,随着粒状湿料质量不断增长,其逐渐的沿摇杯式造粒机壁面上升并最后由摇杯式造粒机上部的出料口甩出;所述摇杯运动为摇杯式造粒机绕固定轴公转,同时摇杯式造粒机不进行自传;所述摇杯式造粒机包括:外筒、内筒、干粉料进料管、挤出装置、旋转切刀、导轨、行走车、滑动臂、公转机构;外筒、内筒均为回转体,外筒内壁斜率由筒底至筒顶逐渐增大,外筒上部设有出料口,外筒顶部设有环形外筒盖,内筒顶部为圆形内筒盖,内筒置于外筒内,内筒盖边缘搭在外筒盖上且通过轴承与外筒盖转动连接,内筒盖上部设有支架,支架上固定有转动轴且转动轴与内筒轴线重合,转动轴为筒体其中央设有干粉料进料管,干粉料进料管下部穿过内筒盖伸入内筒并连通两路支管,支管分别穿过内筒壁伸入到外筒顶部;挤出装置为管状且其内径从下到上逐渐收缩,挤出装置由外筒下部垂直向上伸入到外筒腔内,外筒底部轴线处设有刀柱,旋转切刀水平设置且其一端与刀柱枢接,旋转切刀设置高度高于挤出装置;一对导轨对称设置在外筒两侧,导轨上活动设置有行走车,行走车上水平设置有与导轨垂直的滑动套,两支滑动臂滑动插入滑动套内,两支滑动臂共线且分别与外筒一侧固定;公转机构包括:公转轴、横梁、托架、配重;托架上部与外筒固定,托架下部向下伸出有托架中轴,托架中轴与外筒轴线重合,公转轴位于两导轨的对称中心处,公转轴与水平的横梁固定,横梁一端与托架中轴转动连接,横梁另一端固定有配重;步骤四:将出料口甩出的球粒通过柔性管道送至烘干机烘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罗县祥美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平罗县祥美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45553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母页岩制作土壤改良剂
- 下一篇:一种绿茶种植用土壤改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