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驱动差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55392.X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31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孟广耀;黄居鑫;林晨;刘学梅;胡耀增;李忠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48/05 | 分类号: | F16H48/05;F16H48/08;F16H48/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26652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驱动差速器,外界动力通过输入轴带动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直接带动主环齿轮,进而带动两个差速单元壳体,与半轴锥齿轮相连的半轴会随着差速器壳体的转动而转动,半轴的转动直接带动对应的半轴传动齿轮,进而带动与半轴齿轮直接啮合的从动齿轮,在相啮合的惰轮的传动下,带动剩余的从动齿轮,由于同步器锁环是固定安装在对应从动齿轮上的,因此外界动力可通过一系列齿轮传动传递至任何一个同步器锁环,更进一步地,拨动同步器结合套至不同的位置,使同步器花键毂与选定的同步器锁环联结,即可实现动力经选定的输出轴输出,以为车辆行进提供了更多的驱动方式,提高了车辆的越野驱动性能,使车辆具有更为良好的通过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同步器锁环 从动齿轮 转动 主动锥齿轮 外界动力 差速器 多驱动 半轴 啮合 半轴传动齿轮 同步器结合套 半轴锥齿轮 差速器壳体 半轴齿轮 车辆行进 齿轮传动 单元壳体 驱动方式 驱动性能 直接啮合 花键毂 输出轴 输入轴 同步器 齿轮 差速 传动 惰轮 主环 拨动 越野 联结 输出 传递 | ||
【主权项】:
1.一种多驱动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包括机壳(901),所述机壳(901)的前部沿车身长度方向可转动地安装有输入轴(101),所述输入轴(101)的末端固定安装有主动锥齿轮(201);所述机壳(901)上沿车身宽度方向固定安装有中心固定轴(110),所述中心固定轴(110)上从左至右依次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二惰轮(203)、第三惰轮(204)、第一惰轮(202)、第四惰轮(205)以及第五惰轮(206);所述机壳(901)沿车身长度方向从前向后依次安装有第一差速单元壳体(302)、第二差速单元壳体(602),所述第一差速单元壳体(30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主环齿轮(301),所述主环齿轮(301)上有锥齿和圆柱齿,所述主环齿轮(301)上的锥齿和所述主动锥齿轮(201)相啮合,所述主环齿轮(301)上的圆柱齿和所述第一惰轮(202)相啮合;所述第二差速单元壳体(60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副环齿轮(601),所述副环齿轮(601)上有圆柱齿,所送副环齿轮(601)上的圆柱齿和所述第一惰轮(202)相啮合;所述第一差速单元壳体(302)内安装有第一主半轴锥齿轮(303)、第二主半轴锥齿轮(304)以及主行星锥齿轮(305),所述第二差速单元壳体(602)内安装有第一副半轴锥齿轮(603)、第二副半轴锥齿轮(604)以及副行星锥齿轮(605),所述主环齿轮(301)、第一差速单元壳体(302)、第一主半轴锥齿轮(303)、第二主半轴锥齿轮(304)、主行星锥齿轮(305)、第二差速单元壳体(602)、第一副半轴锥齿轮(603)、第二副半轴锥齿轮(604)以及副行星锥齿轮(605)共同组成差速单元;所述第一主半轴锥齿轮(303)和第一半轴(10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半轴(102)的另一端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延伸至车身左侧,所述第一半轴(102)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机壳(901)上,所述第一半轴(102)上安装有第一半轴传动齿轮(401);所述第二主半轴锥齿轮(304)和第二半轴(10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半轴(103)的另一端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延伸至车身右侧,所述第二半轴(103)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机壳(901)上,所述第二半轴(103)上安装有第二半轴传动齿轮(402);所述第一副半轴锥齿轮(603)和第三半轴(10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半轴(108)的另一端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延伸至车身左侧,所述第三半轴(108)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机壳(901)上,所述第三半轴(108)上安装有第三半轴传动齿轮(701);所述第二副半轴锥齿轮(604)和第四半轴(10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半轴(109)的另一端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延伸至车身右侧,所述第四半轴(109)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机壳(901)上,所述第四半轴(109)上安装有第四半轴传动齿轮(702);所述机壳(901)沿车身宽度方向分别设置有和左前方的轮毂连接的第一输出轴(104)、和右前方的轮毂连接的第二输出轴(105)、和左后方的轮毂连接的第三输出轴(106)以及和右后方的轮毂连接的第四输出轴(107),所述第一输出轴(104)上从右至左依次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一从动齿轮(501)和第二从动齿轮(511),所述第二输出轴(105)上从左至右依次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三从动齿轮(502)和第四从动齿轮(512),所述第三输出轴(106)上从右至左依次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五从动齿轮(801)和第六从动齿轮(811),所述第四输出轴(107)上从左至右依次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七从动齿轮(802)和第八从动齿轮(812);所述第一从动齿轮(501)和所述第五从动齿轮(801)共同啮合所述第三惰轮(204),所述第二从动齿轮(511)和所述第六从动齿轮(811)共同啮合所述第二惰轮(203),所述第三从动齿轮(502)和所述第七从动齿轮(802)共同啮合所述第四惰轮(205),所述第四从动齿轮(512)和所述第八从动齿轮(812)共同啮合所述第五惰轮(206);所述第一从动齿轮(501)上安装有第一同步器锁环(503),所述第二从动齿轮(502)上安装有第二同步器锁环(504),所述第三从动齿轮(511)上安装有第三同步器锁环(509),所述第四从动齿轮(512)上安装有第四同步器锁环(510),所述第五从动齿轮(801)上安装有第五同步器锁环(803),所述第六从动齿轮(802)上安装有第六同步器锁环(804),所述第七从动齿轮(811)上安装有第七同步器锁环(809),所述第八从动齿轮(812)上安装有第八同步器锁环(810);所述第一输出轴(104)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同步器花键毂(507),所述第一同步器花键毂(507)上安装有第一同步器结合套(505),所述第二输出轴(105)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同步器花键毂(508),所述第二同步器花键毂(508)上安装有第二同步器结合套(506),所述第三输出轴(106)上固定安装有第三同步器花键毂(807),所述第三同步器花键毂(807)上安装有第三同步器结合套(805),所述第四输出轴(107)上固定安装有第四同步器花键毂(808),所述第四同步器花键毂(808)上安装有第四同步器结合套(806);所述第一同步器锁环(503)、所述第三同步器锁环(509)、所述第一同步器花键毂(507)和所述第一同步器结合套(505)相互配合,形成第一换挡机构,以驱动第一输出轴(104);所述第二同步器锁环(504)、所述第四同步器锁环(510)、所述第二同步器花键毂(508)和所述第二同步器结合套(506)相互配合,形成第二换挡机构,以驱动第二输出轴(105);所述第五同步器锁环(510)、所述第七同步器锁环(809)、所述第三同步器花键毂(807)和所述第三同步器结合套(805)相互配合,形成第三换挡机构,以驱动第三输出轴(106),所述第六同步器锁环(804)、所述第八同步器锁环(810)、所述第四同步器花键毂(808)和所述第四同步器结合套(806)相互配合,形成第四换挡机构,以驱动第四输出轴(107)。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055392.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棒状材料涂层均匀化凝固的自动旋转装置
- 下一篇:差速器以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