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滚筒式炉渣粒化及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32941.1 | 申请日: | 2018-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56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邢鹏达;刘凡;冯圣冰;吕庆东;刘阳;彭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皇岛点知汇科技有限公司;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B3/06 | 分类号: | C21B3/06;C21B3/08;F27D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6000 河北省秦皇岛***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滚筒式炉渣粒化及余热回收系统,对炉渣采用“干式”处理方法,节约大量水资源;本发明对高温炉渣进行分段热量回收,首先第一段通过水冷壁的方式进行初步冷却,同时混渣罐对高温炉渣进行进行冷渣与热渣混合,防止热渣发生粘连,同时通过设置切断刀有利于炉渣初步造块;本发明的球磨罐的罐体中采用传热介质进行热量回收,同时将吸收的热量输送至蒸汽锅炉,用于产生蒸汽;本发明在球磨罐工序中不仅提高了炉渣的热量回收效率,也有效提高了炉渣的碎化效果;本发明中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的热量回收为串联低温热量回收,通过对热量进行分阶段回收,有效提高了热量回收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炉渣 热量回收 热量回收效率 余热回收系统 高温炉渣 炉渣粒化 滚筒式 球磨罐 热渣 回收 传热介质 低温热量 热量输送 蒸汽锅炉 分阶段 切断刀 水冷壁 粘连 干式 罐体 混渣 碎化 造块 蒸汽 分段 串联 冷却 水资源 节约 吸收 | ||
【主权项】:
1.一种滚筒式炉渣粒化及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造块部分、碎化部分、粒化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造块部分包括渣包(2)、混渣罐(5)、初选筛(7),所述的混渣罐(5)通过轴承(13)倾斜转动安装在地面上,混渣罐(5)上部设置有渣包(2),所述的渣包(2)下部中央位置设置有漏口,所述的漏口与混渣罐(5)上部入口之间设置有熔渣通道(4),所述的熔渣通道(4)上部与渣包(2)相连通,熔渣通道(4)与混渣罐(5)内部相连通;混渣罐(5)入口处还设置有冷渣入料口(3),所述的冷渣入料口(3)与混渣罐(5)内部相连通;混渣罐(5)下部出口处设置有切断刀(6);混渣罐(5)下部出口下方还设置有初选筛(7),所述的初选筛(7)为倾斜设置,初选筛(7)的筛孔上方设置有出口,其出口下方设置有大渣块通道(8),并与大渣块通道(8)内部相连通;初选筛(7)的筛孔下方设置有小渣块通道(9),所述的小渣块通道(9)与冷渣入料口(3)相连通;所述的碎化部分包括:球磨罐(10)、传热介质动力站(30)、蒸汽锅炉(31),所述的球磨罐(10)入口端与大渣块通道(8)的出口端相连通,球磨罐(10)入口端一侧设置有粗碎区,所述的粗碎区中设置有若干大碎渣球(12),球磨罐(10)出口端一侧设置有细碎区,所述的细碎区设置有若干粉渣球(17);粗碎区和细碎区之间的球磨罐(10)中设置有余热回收区,所述的余热回收区的球磨罐(10)内筒壁中均布设置有导热翅片(11);粗碎区和余热回收区之间的球磨罐(10)内筒壁上设置有导流片(16),细碎区和余热回收区之间的球磨罐(10)内筒壁上设置有导流片(16);细碎区的球磨罐(10)筒壁上设置有漏渣孔,且细碎区下部设置有接料漏斗(18);球磨罐(10)的筒壁为传热介质冷却层,球磨罐(10)出口端外侧设置有输送管(28),所述的输送管(28)一端与球磨罐(10)筒壁中的传热介质冷却层相连通,另一端与传热介质动力站(30)相连通,所述的传热介质动力站(30)还连接有蒸汽锅炉(31);所述的粒化部分包括:振动筛(19)、粉碎机(22)、滚筒热交换机(23)、冷渣罐(27),所述的振动筛(19)上部入口与接料漏斗(18)相连通,振动筛(19)下部筛孔连接有细渣通道(20),振动筛(19)下端出口连接有粗渣通道(21),所述的细渣通道(20)与滚筒热交换机(23)相连通,所述的粗渣通道(21)与粉碎机(22)相连通,所述的粉碎机(22)出口与滚筒热交换机(23)相连通,所述的滚筒热交换机(23)出口端设置有冷渣出口(26),所述的冷渣出口(26)下端设置有冷渣罐(27);所述的混渣罐(5)的罐体壁设置有水冷却层,混渣罐(5)的上部设置有冷却水出口(14),且冷却水出口(14)与混渣罐(5)的水冷却层相连通,混渣罐(5)的下部设置有冷却水入口(15);所述的滚筒热交换机(23)的筒壁上设置有循环水层,且滚筒热交换机(23)上部设置有循环水出口(24),所述的循环水出口(24)一端与循环水层相连通,另一端通往用户,滚筒热交换机(23)的下部设置有循环水入口(25),所述的循环水入口(25)一端与循环水层相连通,另一端与冷却水出口(14)相连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皇岛点知汇科技有限公司;燕山大学,未经秦皇岛点知汇科技有限公司;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810032941.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陶瓷衬板及其在混凝土水渣沟内的安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炉渣粒化集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