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拟实际工况加载的电动车液压减振器可靠性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85943.8 | 申请日: | 2017-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11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洲;李泽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M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2013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减振器可靠性试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能够模拟实际工况加载的电动车液压减振器可靠性试验装置,克服了目前可靠性试验装置无法对电动车液压减震器进行可靠性试验的问题;包括垂直加载部分、水平加载部分、配重加载部分、液压部分、温湿度加载部分;所述垂直加载部分的垂直液压缸的轴线、1号拉压力传感器的轴线、垂直施力杆的轴线、垂直支撑架的对称中心线共线,且垂直于地平铁的上表面;所述水平加载部分的水平液压缸的轴线、2号拉压力传感器的轴线、直线光轴的轴线共线,且平行于地平铁的上表面;所述配重加载部分的前叉对称中心线、配重加载部分的受力杆的轴线、配重加载部分的配重台的对称中线共线。 | ||
搜索关键词: | 加载 可靠性试验装置 电动车 拉压力传感器 对称中心线 可靠性试验 液压减振器 垂直加载 实际工况 水平加载 上表面 地平 共线 垂直 垂直液压缸 垂直支撑架 水平液压缸 液压减震器 对称中线 直线光轴 轴线共线 减振器 配重台 施力杆 受力杆 配重 前叉 平行 | ||
【主权项】:
1.一种模拟实际工况加载的电动车液压减振器可靠性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包括垂直加载部分、水平加载部分、配重加载部分、液压部分、温湿度加载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加载部分的垂直液压缸(2)的轴线、1号拉压力传感器(4)的轴线、垂直施力杆(26)的轴线、垂直支撑架(29)的对称中心线共线,且垂直于地平铁(1)的上表面;所述水平加载部分的水平液压缸(17)的轴线、2号拉压力传感器(16)的轴线、直线光轴(15)的轴线共线,且平行于地平铁(1)的上表面;所述配重加载部分的前叉(7)对称中心线、配重加载部分的受力杆(9)的轴线、配重加载部分的配重台(37)的对称中线共线;所述水平加载部分包括方形保持架(8)、1号调节旋钮(11)、1号位移传感器(12)、轴承座支撑板(13)、轴承座(14)、直线光轴(15)、2号拉压力传感器(16)、水平液压缸(17)、水平液压缸支撑板(18)、1号支撑架(19)、2号支撑架(20)、2号调节旋钮(21)、水平加载支撑架(23)、调整架(24)、1号直线轴承(31)、位移传感器固定支座(32)、1号锁紧螺栓(35)、2号锁紧螺栓(36);所述水平液压缸(17)通过螺栓固定在水平液压缸支撑板(18)的顶板上表面;所述水平液压缸(17)的伸出轴与2号拉压力传感器(16)的右端通过螺纹固联;所述2号拉压力传感器(16)的左端与直线光轴(15)的右端通过螺纹固定联接;所述直线光轴(15)与1号直线轴承(31)的内孔间隙配合安装,所述直线光轴(15)可沿直线轴承(31)的内孔滑动;所述直线轴承(31)的外圈与轴承座(14)的内孔过盈配合安装;所述轴承座(14)通过螺栓固定在轴承座支撑板(13)的顶板上表面;所述直线光轴(15)的左端穿过实验台外罩(10)的右侧板的U型槽,与方形保持架(8)的右侧板的螺纹孔固定联接;所述调整架(24)的横轴a、横轴b两端的螺纹段插入方形保持架(8)的前侧板与后侧板的弧形长条孔中,并用2个1号调节旋钮(11)、2个2号调节旋钮(21)把调整架(24)固定在方形保持架(8)上;所述水平液压缸支撑板(18)由两个垂直轴、顶板焊接而成;所述水平液压缸支撑板(18)的两个垂直轴沿轴线方向均匀开设有轴线与顶板上表面平行的通孔;所述2号支撑架(20)由两个垂直轴、底板焊接而成;所述2号支撑架(20)的两个垂直轴开设有轴线与底板下表面垂直的通孔,且在该孔壁上开设有一个螺纹孔;所述水平液压缸支撑板(18)的两个垂直轴插入2号支撑架(20)的垂直轴的通孔中,通过1号锁紧螺栓(35)把水平液压缸支撑板(18)和2号支撑架(20)固定联接;所述2号支撑架(20)的底板通过T型螺栓固定在水平加载支撑架(23)的上表面;所述水平加载支撑架(23)下端通过T型螺栓固定在地平铁(1)上;所述轴承座支撑板(13)由两个垂直轴、顶板焊接而成;所述轴承座支撑板(13)的两个垂直轴沿轴线方向均匀开设有轴线与顶板上表面平行的通孔;所述1号支撑架(19)由两个垂直轴、底板焊接而成;所述1号支撑架(19)的两个垂直轴开设有轴线与底板下表面垂直的通孔;所述轴承座支撑板(13)的两个垂直轴插入1号支撑架(19)的垂直轴的通孔中,并通过2号锁紧螺栓(36)把轴承座支撑板(13)和1号支撑架(19)固定联接;所述1号支撑架(19)的底板通过T型螺栓固定在水平加载支撑架(23)的上表面;所述1号位移传感器(12)的壳体通过位移传感器固定支座(32)固定在轴承座支撑板(13)的顶板上表面;所述1号位移传感器(12)的内轴左端与L型连接架(53)的一端通过螺栓固接;所述L型连接架(53)的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直线光轴(15上);所述1号位移传感器(12)的内轴轴线与直线光轴(15)的轴线平行;所述1号位移传感器(12)、2号拉压力传感器(16)分别与控制台(43)电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华大学,未经北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485943.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