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56181.4 | 申请日: | 201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50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蒋少东;刘统武;彭丹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南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9/10;E02D5/20 |
代理公司: | 11508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洪敏 |
地址: | 51031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支护排桩和止水帷幕,所述基坑侧壁的顶部设置有边坡,所述边坡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与市政排水系统连通的坑外排水沟,所述基坑底部靠近其侧壁处设置有坑内排水沟,所述基坑内设置有与坑内排水沟连通的集水井,所述坑内排水沟和坑外排水沟均成环形封闭状。通过多种排水措施相互结合,及时将基坑中的水液排出,防止水液蓄积在基坑中导致基坑坍塌。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支护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排桩(1)和止水帷幕,其特征是:所述基坑侧壁的顶部设置有边坡(2),所述边坡(2)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与市政排水系统连通的坑外排水沟(3),所述基坑底部靠近其侧壁处设置有坑内排水沟(4),所述基坑内设置有与坑内排水沟(4)连通的集水井(5),所述坑内排水沟(4)和坑外排水沟(3)均成环形封闭状;所述止水帷幕包括并排设置在支护排桩(1)与基坑内侧壁之间且相互咬合的三轴搅拌桩(6);所述基坑的土质从上而下分为填土(7)、淤泥(8)、粉细砂、中粗砂(10)、强风化花岗岩(11)和中风化花岗岩(12),所述三轴搅拌桩(6)下端插入强风化花岗岩(11)层的深度大于1m;所述集水井(5)中竖直设置有井管(15),所述井管(15)包括钢筋笼(151)和包裹在钢筋笼(151)外侧的软式透水管(152);所述集水井(5)中设置有用于抽取井底淤泥的除泥机构,所述集水井(5)配设有井盖(18),所述基坑内设置有沉淀池(17),所述集水井(5)配设有抽泥泵,所述抽泥泵上设置有将集水井(5)与沉淀池(17)连通的抽泥管,所述抽泥管包括竖直设置在集水井(5)中的分管(19),所述分管(19)中转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转轴(20),所述转轴(20)绕其轴向转动,所述转轴(20)上固定有用于搅拌井底淤泥的搅拌叶轮(21)和与软式透水管(152)抵接的清洁件(22),所述分管(19)中设置有驱动转轴(20)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井盖(18)上设置有驱动分管(19)竖向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分管(19)管壁内设置有容纳槽(23),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转轴(20)上的从动锥齿轮(24),还包括转动连接于分管(19)且水平设置的支撑轴(31),所述支撑轴(31)绕其轴向转动,所述支撑轴(31)上固定有与从动锥齿轮(24)啮合的主动锥齿轮(25),所述主动锥齿轮(25)和从动锥齿轮(24)均位于容纳槽(23)中;所述支撑轴(31)上固定有转轮(26),所述转轮(26)上圆周分布有叶片(27),部分所述叶片(27)从容纳槽(23)伸出且位于分管(19)的中空部分,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井盖(18)上的电机(28),所述电机(28)上传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丝杆(29),所述分管(19)上固定有连接件(30),所述丝杆(29)穿过连接件(30)并与其螺纹连接。/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南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南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1256181.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