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56181.4 | 申请日: | 201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50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蒋少东;刘统武;彭丹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南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9/10;E02D5/20 |
代理公司: | 11508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洪敏 |
地址: | 51031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支护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支护排桩和止水帷幕,所述基坑侧壁的顶部设置有边坡,所述边坡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与市政排水系统连通的坑外排水沟,所述基坑底部靠近其侧壁处设置有坑内排水沟,所述基坑内设置有与坑内排水沟连通的集水井,所述坑内排水沟和坑外排水沟均成环形封闭状。通过多种排水措施相互结合,及时将基坑中的水液排出,防止水液蓄积在基坑中导致基坑坍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逐渐增多,城区建筑物日益密集。由于使用功能和开发地下空间的要求,高层建筑一般都设计有较大平面尺寸和深度的地下室。现有基坑支护普通采用钻孔灌注桩墙,坑内设置水平钢筋混凝土支撑,因而提高了基坑围护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较好地控制了基坑变形,基坑事故大为减少。
专利公告号为CN102011404B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基坑支护排桩,止水、止土帷幕,以及抗侧排桩,基坑支护排桩设置为呈长桩、短桩间隔的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止水、止土帷幕以及抗侧排桩均设置为水泥搅拌桩,止水、止土帷幕设置为一排互相咬合的水泥搅拌桩,抗侧排桩设置为若干排双向咬合的水泥搅拌桩,止水、止土帷幕设置在基坑支护排桩对应基坑周边一侧,抗侧排桩设置在基坑支护排桩对应基坑一侧的坑底内。
但是在降水较多,土质较软的沿海冲淤平原等地,土层内含有大量淤泥和细沙,土质松软,若防渗水和排水措施不够充分合理,基坑内的雨水蓄积后极易造成支护桩等支护结构的松动,从而造成基坑坍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可以将基坑中的水液及时排出,防止水液蓄积导致基坑坍塌。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排桩和止水帷幕,所述基坑侧壁的顶部设置有边坡,所述边坡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与市政排水系统连通的坑外排水沟,所述基坑底部靠近其侧壁处设置有坑内排水沟,所述基坑内设置有与坑内排水沟连通的集水井,所述坑内排水沟和坑外排水沟均成环形封闭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坑外的水液排入坑外排水沟后,通过排水通道排到市政排水系统中,通过止水帷幕防止基坑侧壁中的水液渗透到基坑中,坑内的水液通过坑内排水沟排入到集水井中,可及时将基坑内的水液排出,防止水液蓄积在基坑中对施工造成阻碍,同时防止水液导致土壤疏松后造成支护排桩等支护结构的松动,防止基坑坍塌。
优选的,所述边坡底部的坑外排水沟位于基坑侧壁外侧1~2m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过程中合理布置边坡底部的坑外排水沟的位置,保证可将坑外的水液及时排走的同时,防止坑外排水沟导致基坑侧壁坍塌。
优选的,所述集水井分布在基坑拐角处及基坑底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井合理分布,保证可将基坑内的水液收集的同时,防止对正常施工造成阻碍。
优选的,所述集水井中竖直设置有井管,所述井管包括钢筋笼包裹在钢筋笼外侧的软式透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坑底部土壤中的水液可通过渗透排入井管内,可将基坑内的水液排出。
优选的,所述软式透水管与集水井内侧壁之间填充有滤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滤料对管壁进行支撑,防止管壁坍塌的同时,可对水液进行过滤,防止井管堵塞。
优选的,所述基坑内设置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配设有水泵,所述水泵上设置有将沉淀池与坑外排水沟连通的水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南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南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561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