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布式编队的多目标无源协同干扰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845319.8 申请日: 2017-09-19
公开(公告)号: CN107390190B 公开(公告)日: 2019-08-09
发明(设计)人: 赵路杨;彭丽;辛晓晟;张花国;魏平 申请(专利权)人: 电子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G01S7/38 分类号: G01S7/38
代理公司: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代理人: 孙一峰
地址: 611731 四川省***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属于无源干扰协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分布式编队的多目标无源协同干扰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在多平台编队受到多个反舰导弹威胁时,多平台编队中的平台之间怎样使用箔条弹协同干扰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设计了一种复式编队队形,使编队队形更加稳定,富有张力,没有弱侧,便于扩展,可以根据编队舰艇配置、对抗武器和作战对象进行针对性布置。当编队被多个导弹目标跟踪时,根据其他平台的分布情况,划分出其他平台可协同被跟踪平台干扰的区域并最终依据反舰导弹所在区域确定具体可协同干扰的平台和应采取的干扰方式;本发明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舰载平台使用。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分布式 编队 多目标 无源 协同 干扰 方法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分布式编队的多目标无源协同干扰方法,包括分布式平台编队队形设计方法和基于分布式平台编队队形的针对多反舰导弹无源协同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式平台编队队形设计方法用于分布式平台无源协同干扰布放,包括以下步骤:S1、设计分布式平台编队队形:假设有七个平台,分别编号为A、B、C、D、E、F、G,所述七个平台形成正三角形,并以D舰为正三角形中心,A、B、C、E、F、G舰等间隔分布于正三角形三条边上,且A、E、G位于顶点,C、F、B位于正三角形边的中点;S2、确定编队队形无源干扰协同平台之间的间距:S21、确定大于实施质心式干扰的最小距离:保证协同平台在反舰导弹穿过箔条云继续搜索的情况下,也留有时间实施质心式干扰,设定目标在方位上必须布放在末制导雷达的跟踪波束之内,体现在距离上即要求横向距离Rmax<Rθ/2;平台间距要满足:其中,θ为末制导雷达的波束宽度,Rθ/2为末制导雷达角度分辨单元的宽度的一半,Rmax为箔条云与平台最大横向距离,L为两个平台的间距;S22、确定大于实施冲淡式干扰的最小距离:为了满足冲淡式干扰的要求,平台与平台的间距应保证编队各平台的冲淡式干扰互不影响;协同平台实施形成的箔条云与被跟踪平台的间距rl满足:rl>Rm    (2)式中:Rm为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的搜索区域半径;由余弦定理可得:rl2=L2+lc2‑2Llccos(θB‑θj)   (3)代入上式可得:其中,L为两个平台的间距,lc为实施冲淡式干扰时箔条弹的发射距离,θj为箔条弹发射线相对反舰导弹方位线发射夹角,θB为导弹方位线与编队队列线的夹角;S23、确定两个平台的间距条件:两个平台发射箔条弹进行无源干扰协同的前提条件满足:RBmax>L    (5)其中RBmax位箔条弹最大射程;S3、划分平台编队队形分层次防御体系:以编队中心平台为反舰导弹搜索区域中心,以中心平台与外层非顶点平台的连线与正三角形边线为边界线,同时,假设假想敌位于平台编队的前方,因此导弹目标来袭方向在0°~180°之间,根据编队的威胁情况将导弹来袭方向划分为五个协同干扰区,在攻击区内,其中最外层平台受威胁程度最大为前导平台;编队中心平台,受保护优先最高;其他满足可协同距离方位要求平台为辅助平台;协同干扰①区:A为前导平台,B、C为辅助平台,D为中心平台;协同干扰②区:A、C为前导平台,B、E为辅助平台,D为中心平台;协同干扰③区:C、G为前导平台,E、F为辅助平台,D为中心平台;由编队队形的对称性可得,协同干扰④区、协同干扰⑤区与协同干扰②区、协同干扰③区具有对称的划分;所述基于分布式平台编队队形的针对多反舰导弹无源协同干扰方法,该方法用于多个反舰导弹从平台编队的在同一个协同干扰有效时间内从若干个方向来袭,一个协同干扰有效时间是指完成一次有效反舰导弹实施无源干扰的时间段;根据导弹末制导的状态,在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无源干扰措施,包括以下步骤:S4、确定无源干扰协同组合区:根据反舰导弹来袭方向所处协同干扰区,分为来袭方向位于同一协同区和来袭方向位于不同协同区两大类情况;设定有两个导弹目标,当导弹来袭方向位于同一协同区时,根据编队队形层次,有分别位于协同干扰①、②、③、④、和⑤区五种情况;当导弹来袭方向位于不同协同区时,根据编队队形层次与对称性对协同区进行组合,有协同干扰①和②区、协同干扰①和③区、协同干扰②和③区、协同干扰②和④区、协同干扰②和⑤区、协同干扰③和⑤区六种情况;S5、确定相应组合区情况下的协同干扰方法:当两枚导弹来袭方向位于同一个协同干扰区时,按照对抗单个导弹目标的方案实施干扰;当两枚导弹目标来袭方向位于不同协同干扰区时,对多枚导弹目标来袭方向的所处的协同干扰区,按单枚反舰导弹对抗方式组合进行方案设计;S6、确定各层次平台的干扰方式:末制导雷达开机前阶段,采用冲淡式干扰,由诱导平台向导弹来袭方向发射若干箔条干扰弹,形成多个假目标,使敌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开机搜索时可能受骗而跟踪箔条弹形成的假目标,以冲淡其对平台的搜索并降低其捕捉概率,从而达到保护本平台的目的的一种无源干扰方法;末制导雷达搜索阶段,是指末制导雷达已开机对己方平台进行搜索,但是己方平台未能及时发现导弹,选择采用冲淡质心结合干扰方式进行对抗;前导平台在新规划路径上布设箔条弹走廊,辅助平台与中心平台在前导平台原航行路径上布设箔条走廊遮盖回波,以及在前导平台与中心平台间实施冲淡干扰与完成对中心平台的冲淡质心干扰的布设;末制导雷达跟踪阶段,是指在前几个阶段干扰实施未取得效果的情况下,末制导雷达跟踪锁定本平台,采用质心式干扰,由被跟踪平台在末制导雷达的跟踪波门内布设箔条云形成假目标,使导弹跟踪平台与假目标回波的能量中心,从而使导弹瞄准方向偏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845319.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