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布式编队的多目标无源协同干扰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845319.8 | 申请日: | 2017-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01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 发明(设计)人: | 赵路杨;彭丽;辛晓晟;张花国;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S7/38 | 分类号: | G01S7/38 |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孙一峰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布式 编队 多目标 无源 协同 干扰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无源干扰协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分布式编队的多目标无源协同干扰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在多平台编队受到多个反舰导弹威胁时,多平台编队中的平台之间怎样使用箔条弹协同干扰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设计了一种复式编队队形,使编队队形更加稳定,富有张力,没有弱侧,便于扩展,可以根据编队舰艇配置、对抗武器和作战对象进行针对性布置。当编队被多个导弹目标跟踪时,根据其他平台的分布情况,划分出其他平台可协同被跟踪平台干扰的区域并最终依据反舰导弹所在区域确定具体可协同干扰的平台和应采取的干扰方式;本发明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舰载平台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源干扰协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分布式编队的多目标无源协同干扰方法。
背景技术
水面舰艇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各类反舰导弹,为了对付来袭导弹的威胁,必须增强舰艇防空能力。其中以箔条为代表的无源干扰具有研制周期短、设备操作简单、干扰频带宽等特点,是一种效费比较高的防护措施。箔条作为一种雷达无源干扰器材,被广泛应用在雷达无源对抗中,一般用于迷惑式干扰、冲淡式干扰、质心式干扰等无源干扰。它主要是指具有一定长度和频率响应特性,能强烈反射电磁波,用金属或镀敷金属的介质制成的细丝、箔片、条带的总称。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单舰无源干扰的战斗使用,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战法,具有一定的战斗力。但是,基于单舰自卫建立起来的干扰弹的使用原则及方法如何适用于编队,编队干扰资源的协同使用是提高舰艇编队整体作战效能的关键。而编队的队形直接影响到干扰弹发射的时机和舰艇的机动以及编队各舰艇之间的协同,对于单式队形的反导对抗仍然停留在单舰自卫的水平上,电子战掩护编队的能力弱编队协同能力得不到体现。且对抗多枚导弹能力不足,舰艇机动不利于原队形保持,而且单式队形很可能遭受敌方选择性地攻击。因此,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箔条干扰在舰艇编队协同反导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基于分布式平台编队队形研究以及针对多个目标的箔条无源协同干扰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少,大部分只是针对单目标、单平台的干扰策略,并且较少涉及针对多目标多平台之间的协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多平台编队受到多个反舰导弹威胁时,多平台编队中的平台之间怎样使用箔条弹协同干扰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设计一种复式编队队形,使编队队形更加稳定,富有张力,没有弱侧,便于扩展,可以根据编队舰艇配置、对抗武器和作战对象进行针对性布置。当编队被多个导弹目标跟踪时,根据其他平台的分布情况,划分出其他平台可协同被跟踪平台干扰的区域并最终依据反舰导弹所在区域确定具体可协同干扰的平台和应采取的干扰方式;本发明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舰载平台使用。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一种分布式平台编队队形设计方法,该编队方法用于分布式平台无源协同干扰布放设计,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设计分布式平台编队队形样式:
根据影响其作战效果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体现实战环境下平台编队的战斗力与生存性能,平台编队分为人字形、棱形、梯形、横形、环形、纵形和楔形等七种队形。但是对于单式队形的反导对抗仍然停留在单平台自卫的水平上,电子战掩护编队的能力弱。因此,采用闭合队形的复式队形能较好的体现分层协同思想,同时结合了典型队形中人字、棱形、环形和楔形队形的特点,如附图2所示。以七个平台为例,外围六个平台等间隔均匀分布在以正三角形为轮廓的复式环队形上,一个中心平台布放在正三角形的中心位置。
这种对称性使编队队形更加稳定,富有张力,没有弱侧,便于扩展;或者可以根据编队舰艇配置、对抗武器和作战对象进行针对性布置。而相对来袭导弹,编队各舰艇所受的威胁又有明显的差别,各舰可以采取不同的对抗措施,做到分层防御。
S2、确定编队队形无源干扰协同平台之间的间距:
S21、大于实施质心式干扰的最小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453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