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智能车联网的数据传输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750763.1 | 申请日: | 201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88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喃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29/1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胡建华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车联网的数据传输实现方法,所述车联网包括接入节点,数据服务器和车辆节点,一个车联网内的接入节点,数据服务器和车辆节点位于封闭区域内,接入节点的数量等于数据服务器的数量,一个数据服务器与一个接入节点集成在一起。所述车联网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实现方法可快速获取网络服务,缩短数据通信延迟,降低数据包丢失率,提高服务质量,本发明可应用于道路路况监测、车辆管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能 联网 数据传输 实现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智能车联网的数据传输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联网包括接入节点,数据服务器和车辆节点,一个车联网内的接入节点,数据服务器和车辆节点位于封闭区域内,接入节点的数量等于数据服务器的数量,一个数据服务器与一个接入节点集成在一起;一个车联网内的所有车辆节点构成一个车载云,车辆节点称为云成员,车辆节点与所在车联网内的接入节点单跳或者多跳可达,车辆节点通过所在车联网内的接入节点连接到互联网;一个车联网内的接入节点由其地理坐标唯一标识;用户设备做为互联网节点,一个车载云中的云成员通过共享资源来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接入节点、数据服务器或者车辆节点通过单播地址实现数据通信,接入节点与数据服务器共用同一个单播地址;数据服务器的单播地址由路由前缀和链路地址构成,数据服务器的链路地址包含地址类型和地理坐标两个部分,数据服务器的单播地址的地址类型值为1,地理坐标值为与数据服务器集成在一起的接入节点的地理坐标,路由前缀为数据服务器所在车联网的路由前缀,路由前缀预先设置;车辆节点的单播地址由路由前缀和链路地址构成,链路地址包含地址类型和车牌号两个部分,车辆节点的单播地址的地址类型值为0,车牌号为该车辆节点的车牌号;在一个车联网中,一个数据服务器维护一个车载云表,每个车载云表项包含链路地址域、状态域和生命周期域;一项任务由一个任务ID唯一标识,一项任务包含两个以上的子任务,每个子任务由子任务ID唯一标识;一个车载云表项的状态域包含两个状态,空闲状态或者繁忙状态;一个车辆节点同一时刻只能执行一项子任务;如果一个车辆节点正在执行一项子任务,则设置为繁忙状态,如果一个车辆节点没有执行任何子任务,则设置为空闲状态;一个车联网内的车辆节点定期发送信标消息,该信标消息的源地址为它的单播地址,该车辆节点的单播地址中,路由前缀为0,该信标消息的负载为当前状态值和一个随机数;该车联网内的接入节点收到车辆节点的信标消息后,执行下述操作:步骤101:开始;步骤102:接入节点查看车载云表中是否存在链路地址域值等于接收到的信标消息的源地址的链路地址的车载云表项,如果存在,执行步骤103,否则执行步骤104;步骤103:接入节点将该车载云表项的状态域值设置为接收到的信标消息负载中的状态值,将该车载云表项的生命周期设置为最大生命周期值,执行步骤105;步骤104:接入节点创建一个车载云表项,该车载云表项的链路地址域值等于接收到的信标消息的源地址的链路地址,状态域值等于接收到的信标消息负载中的状态值,生命周期域值设置为最大生命周期值;步骤105:结束;一个数据服务器为每个执行的任务维护一个任务表,该任务表的表名为该任务的任务ID,每个任务表项包含链路地址域和子任务ID域;如果一个接入节点检测到一个车载云表项E1的生命周期衰减为0,则执行下述操作:步骤201:开始;步骤202:接入节点查看任务表中是否存在链路地址等于车载云表项E1的链路地址的任务表项,如果存在,则执行步骤203,否则执行步骤204;步骤203:接入节点删除链路地址等于车载云表项E1的链路地址的任务表项;步骤204:接入节点删除车载云表项E1;步骤205:结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理工学院,未经常熟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750763.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