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合物半导体器件的背面制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24897.9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90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周泽阳;邱宗德;庄秉翰;魏鸿基;程海英;吴小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三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683 | 分类号: | H01L21/683;H01L21/768;H01L21/7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陈淑娴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合物半导体器件的背面制程方法,是在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晶片的背面依次沉积形成NiV/TiW的粘合层以及Au层,然后将激光聚焦在完成背面金属制程的晶片背面并进行二次扫描,其中第一次扫描形成深度为所述晶片总厚度40~60%的切槽,第二次扫描重复第一次扫描的路径以将晶片切割成分立的小芯片。通过NiV/TiW粘结层的设置,提高了背面金属和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之间的层间结合能力,制成的晶片可以直接用激光扫描切割达到划片的目的,而无需蚀刻背面金属形成切割道再来进行切割,不仅减少了黄光、刻蚀等多项工艺,而且解决由非均匀腐蚀引起的变色的缺陷,切割后的产品其边缘不会出现金属剥离的现象,显著提高产品的良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合物 半导体器件 背面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化合物半导体器件的背面制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已完成正面制程的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晶片以正面向下的方式贴合于支撑材料上,进行研磨减薄以及制作背面通孔的工艺;2)于所述晶片背面沉积NiV层,所述NiV层由质量分数为90~97%的镍以及3~10%的钒组成,厚度为3~200nm;3)于所述NiV层上沉积TiW层,所述TiW层厚度为2~10nm;4)于所述TiW层上沉积Au层,所述Au层的厚度为0.5~25μm;5)将完成背面金属制程的晶片与支撑材料分离,利用激光划片技术,将激光聚焦在晶片背面并进行二次扫描,其中第一次扫描形成深度为所述晶片总厚度40~60%的切槽,第二次扫描重复第一次扫描的路径以将所述晶片切割成分立的芯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三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三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624897.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 基本电气元件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