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动车组用渗碳轴承钢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22627.4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28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庞学东;李建新;丛韬;赵成志;严晓红;王瑞;翟羽佳;孙勇;李涛;吴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C33/04 | 分类号: | C22C33/04;C21D8/06;C22C38/44;C22C38/46;C22C38/48;C22C38/42;C22C38/04;C22C38/02 |
代理公司: |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 代理人: | 孙宇宏 |
地址: | 113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速动车组用渗碳轴承钢制造方法,目的是通过选择特制的高纯工业纯铁、纯金属料和采用真空感应+真空自耗冶炼工艺,降低钢中铝和钛含量达到很低,降低钢中的气体含量,生产出超低气体含量及超纯净、超细晶的渗碳轴承钢。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获得超低气体、超纯净的渗碳轴承钢,其中氢不大于0.0001%,氧不大于0.0006%,氮不大于0.0009%,非金属夹杂物A类、B类、D类细系夹杂不大于1.0级,Ds类0.5级,无其它类型夹杂物;在采用渗碳法处理后晶粒度级别7.0级以上。 | ||
搜索关键词: | 渗碳轴承钢 高速动车组 超纯净 非金属夹杂物 真空自耗冶炼 晶粒度级别 纯金属料 工业纯铁 真空感应 超细晶 夹杂物 渗碳法 高纯 夹杂 制造 生产 | ||
【主权项】:
1.一种高速动车组用渗碳轴承钢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渗碳轴承钢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配比为:碳:0.20%~0.22%,锰:0.55%~0.65%,硅:0.30%~0.36%,磷不大于0.005%,硫不大于0.001%,铬:0.47%~0.53%,钼:0.24%~0.26%,镍:1.77%~1.83%,钒小于0.05%,铌:0.02%~0.03%,铜小于0.10%,钛不大于0.002%,钙不大于0.0005%,氧不大于0.0007%,氢不大于0.0001%,锡不大于0.01%,砷不大于0.005%,锑不大于0.004%,铅不大于0.001%,氮不大于0.0010%,铝不大于0.03%;所述制造方法采用高纯工业纯铁、纯金属料生产轴承钢;采用真空感应+真空自耗冶炼工艺生产轴承钢;生产工艺:真空感应炉熔炼→浇注电极→电极退火→真空自耗炉重熔→钢锭退火→钢锭锻造→棒材退火;所述真空感应炉冶炼:冶炼采用工业纯铁、纯金属料,其中工业纯铁碳不大于0.20%、硅不大于0.20%、硫不大于0.001%、磷不大于0.003%、钛不大于0.002%、钙不大于0.0005%;要求原材料表面无油、无锈;在真空熔炼精炼过程中,要求熔炼室的真空度不大于5Pa,精炼温度控制在1540℃~1560℃,精炼时间不少于45min;同时向钢液中适当添加碳粉并对钢液进行多次搅拌;所述浇注电极,在真空度状态下浇注Φ580mm电极,浇注温度1550℃~1580℃;所述电极退火,以100℃/h升温至800℃±10℃,保温不少于30h后以不大于50℃/h炉冷至400℃出炉空冷;所述真空自耗炉冶炼,在真空自耗重熔过程中,熔炼稳定阶段的平均熔速为5.7kg⁄min~6.2kg⁄min,钢锭脱模后下坑缓冷56h后进行退火;所述钢锭退火,以不大于100℃/h升温至660℃~700℃,保温不少于25h后以不大于50℃/h炉冷至400℃出炉空冷;所述钢锭锻造,钢锭在加热炉中以100℃/h升温至600℃±10℃保温2h,又以100℃/h开始升温,当温度达到800℃~900℃时,保温时间2h,再次将温度以100℃/h升至1200℃±10℃,保温不少于3h;钢锭保温计时到点后开始生产,首先钢锭锻造成不小于Φ250mm后中间坯回炉重新加热,加热温度为1050℃~1100℃,保温2h~2.5h,其次坯料出炉后生产成品棒材,终锻温度为830℃~900℃;所述棒材退火,锻造棒材后直接红送退火炉退火,以不大于100℃/h速度升温至670℃±10℃,保温不少于15h之后出炉直接空冷。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未经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622627.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