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动车组用渗碳轴承钢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22627.4 | 申请日: | 201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28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庞学东;李建新;丛韬;赵成志;严晓红;王瑞;翟羽佳;孙勇;李涛;吴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C33/04 | 分类号: | C22C33/04;C21D8/06;C22C38/44;C22C38/46;C22C38/48;C22C38/42;C22C38/04;C22C38/02 |
代理公司: |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 代理人: | 孙宇宏 |
地址: | 113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渗碳轴承钢 高速动车组 超纯净 非金属夹杂物 真空自耗冶炼 晶粒度级别 纯金属料 工业纯铁 真空感应 超细晶 夹杂物 渗碳法 高纯 夹杂 制造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速动车组用渗碳轴承钢制造方法,目的是通过选择特制的高纯工业纯铁、纯金属料和采用真空感应+真空自耗冶炼工艺,降低钢中铝和钛含量达到很低,降低钢中的气体含量,生产出超低气体含量及超纯净、超细晶的渗碳轴承钢。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获得超低气体、超纯净的渗碳轴承钢,其中氢不大于0.0001%,氧不大于0.0006%,氮不大于0.0009%,非金属夹杂物A类、B类、D类细系夹杂不大于1.0级,Ds类0.5级,无其它类型夹杂物;在采用渗碳法处理后晶粒度级别7.0级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制造领域,涉及一种高速动车组用渗碳轴承钢制造方法,主要应用于动车组轴箱轴承套圈材料的生产。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猛,已建成了两万公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并研制生产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但是动车组轴箱用高碳铬轴承市场被进口产品垄断,目前国内主机厂生产的动车组用轴箱轴承均为欧日进口,主要供货商为瑞典SKF、德国FAG、日本NTN和日本NSK,国外企业均对中国实行严格的技术封锁,进行动车组轴箱轴承自主化研发迫在眉睫。目前日、欧、美高速列车轴承标准或者技术条件在钢种水平、冶金质量及尺寸精度方面的要求逐渐形成共性,其中采用细晶、低碳钢进行表面渗碳处理是提高轴承服役寿命最为有效的方法;而目前国内高铁相关渗碳轴承钢的冶炼专利相关内容较少,基本是渗碳轴承钢的设计方面,对工艺介绍极其少。
影响轴承寿命的主要因素除了氧化物夹杂物(主要与钢种的氧含量有关)、硫化物夹杂物(主要与钢中的硫有关)之外,还有氮化钛夹杂物,氮化钛夹杂物是一种硬而脆的夹杂物,它对钢的疲劳寿命特别有害。因此,人们开始研究减少轴承钢中的氮化钛夹杂物数量的方法,并发现:当钢中钛含量小于0.0012%时极难继续降低,极高含量的氮与钛易生成氮化钛夹杂物损害钢的疲劳寿命;另一方面也会影响钢中氮含量的下降。减少轴承钢中的夹杂物数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钢中铝和钛含量降低到很低,另一方面就是降低钢中的气体含量。
公开号为CN 102226253 A,公开日期2011年10月26日,名称为“一种高速铁路用渗碳轴承钢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渗碳轴承钢,其特征在于,化学元素的重量百分比:碳:0.18%~0.24%,硅不大于0.10%,锰不大于0.10%,磷不大于0.01%,硫不大于0.005%,铬:0.5%~2.0%,镍:1.5%~4.5%,钼:0.3%~1.5%,铌:0.02%~0.04%,钒0.3%~0.9%,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不纯物,[O]+[N+[H]含量在0.0020%~0.0040%及As+Sn+Ti+Sb+Pb不大于0.060%,该专利所包含化学成份的轴承钢国内还未正式使用。而目前国内主要使用的渗碳轴承钢是G20CrNi2Mo,其冶炼方法是采用电炉+电渣工艺,其未对残余元素及气体含量进行要求,只是对钢中的钛含量(钛不大于0.005%)进行了较宽松的要求,其冶炼的渗碳轴承钢其氧含量在0.0015%以上,氮含量在0.0050%以上,非金属夹杂物不小于1.0级,晶粒度一般在6级左右,已经无法满足目前高速铁路对高质量渗碳轴承钢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动车组用渗碳轴承钢制造方法,目的是通过选择特制的原材料和冶炼工艺,降低钢中铝和钛含量达到很低,降低钢中的气体含量,生产出超低气体含量及超纯净、超细晶的渗碳轴承钢,技术指标如下:
1.化学成份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表1续
2.非金属夹杂物合格级别为表2规定。
表2
3.力学性能达到表3规定。
表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未经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226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