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度缓冲型聚乙烯醇薄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98155.3 | 申请日: | 201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97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谢晶;唐智鹏;王金锋;陈晨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D7/01 | 分类号: | B29D7/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温度缓冲型聚乙烯醇薄膜的制备方法,先将聚乙烯醇母液溶液流延至恒温加热器的玻璃平板上,在一定温度下形成粘性薄膜,然后制备聚己内酯/液体石蜡静电纺液,并将其通过静电纺丝装置静电纺织到聚乙烯醇粘性薄膜表面,最后再以聚己内酯为静电纺液,并将其通过静电纺织装置静电纺织到聚己内酯/液体石蜡层表面,制备成三层薄膜结构,干燥成膜。本发明的薄膜相对于其他类型保鲜薄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并且能起到温度缓冲的效果,能够防止冷藏食品在运输、搬运过程中,因受到不同温度的波动而产生的品质变化,能够极大地保证冷藏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在冷藏食品包装运输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度 缓冲 聚乙烯醇 薄膜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温度缓冲型聚乙烯醇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聚乙烯醇母液溶液流延至玻璃平板上,在一定温度下形成粘性薄膜,然后制备聚己内酯/液体石蜡静电纺液,并将其通过静电纺丝装置纺织到聚乙烯醇粘性薄膜表面,最后再以聚己内酯为静电纺液,并将其通过静电纺织装置纺织到聚己内酯/液体石蜡层,制备成三层薄膜结构,室温下干燥成膜,其合成步骤包含:(1)聚乙烯醇粘性薄膜的制备:称取24g PVA置于烧杯中,烧杯中加入200ml去离子水后放于反压高温蒸煮锅中121℃处理50min,待蒸煮锅中温度下降至90℃,将烧杯取出后使用玻璃棒充分搅拌5min,置于90℃的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中,调整转速为50rpm搅拌30分钟,在水浴磁力搅拌的同时使用移液枪加入1ml甘油作为增塑剂,继续搅拌30分钟,最终得到PVA母液,将PVA母液溶液流延于的玻璃平板上,玻璃平板为3030cm,玻璃平板温度为60℃,保持玻璃平板温度不变,静置20min后得到粘性聚乙烯醇薄膜,备用;(2)聚己内酯/液体石蜡静电纺液的制备:称取75ml三氯甲烷置于烧杯中,再向其加入25ml N,N‑二甲基甲酰胺,用玻璃棒充分搅拌5min,然后依次加入15g聚己内酯和50g液体石蜡,在室温下充分搅拌直至完全溶解;(3)聚己内酯静电纺液的制备:称取25ml N,N‑二甲基甲酰胺于100ml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15g聚己内酯,在室温下充分搅拌直至完全溶解;(4)聚己内酯/液体石蜡‑聚乙烯醇双层薄膜的制备:将(2)中制备的聚己内酯/液体石蜡静电纺液倒入静电纺丝装置的注射器中,将带有(1)中的粘性聚乙烯醇薄膜的玻璃平板置于静电纺丝装置的收集器表面,注射器针头尖端距离收集器为20cm,设置固定流速为50ml/h,收集器和注射器的电压分别为20kv和16kv,以不同的沉积时间,将聚己内酯/液体石蜡静电纺液直接纺织到粘性聚乙烯醇薄膜表面,制备成聚己内酯/液体石蜡‑聚乙烯醇双层薄膜;(5)聚己内酯‑聚己内酯/液体石蜡/聚乙烯醇三层薄膜的制备:将(3)中制备的聚己内酯静电纺液倒入静电纺丝装置的注射器中,将带(4)中的聚己内酯/液体石蜡‑聚乙烯醇双层薄膜的玻璃平板置于收集器表面,注射器针头尖端距离收集器为20cm,设置固定流速为30ml/h,收集器和注射器的电压分别为18kv和16kv,以不同的沉积时间,将聚己内酯静电纺液直接纺织到聚己内酯/液体石蜡‑聚乙烯醇双层薄膜表面,制备成聚己内酯‑聚己内酯/液体石蜡/聚乙烯醇三层薄膜,20℃环境下放置20min,揭膜后装入高阻隔袋中抽真空密封于4℃环境贮藏;其中液态石蜡为十四烷烃液体石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598155.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亚克力板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高性能油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