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车厢用板材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59133.6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83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旺;郑智滨;黄瑞银;吴建新;冉继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08 | 分类号: | C22C21/08;C22C1/03;C22C1/06;C22F1/047;B21C37/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15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合金车厢用板材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内容:1)铝合金车厢用板材的成分:Si:0.05~0.4wt%;Fe:0.15~0.45wt%;Cu:0.03~0.15wt%;Mn:0.3~0.6wt%;Mg:4.6~5.8wt%;Cr:0.03~0.15wt%;Ti:0.01~0.03wt%,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2)制造方法为使用铝锭、铝中间合金锭、镁锭、锰剂、铜剂、铬剂为原料,经熔炼保温、除气、独特的双级深床过滤后进行低液位铸造,随后经锯切铣面、加热、热轧、冷轧、清洗、退火、拉伸矫直、横剪工序制得。所得的铝合金车厢用板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平整的板形、良好的耐腐蚀性、折弯加工性能及焊接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车厢 制备 退火 铝中间合金锭 低液位铸造 焊接性能 拉伸矫直 耐腐蚀性 折弯加工 熔炼 板形 除气 铬剂 锯切 冷轧 铝锭 镁锭 锰剂 深床 双级 铜剂 铣面 热轧 加热 保温 过滤 清洗 平整 制造 | ||
【主权项】:
1.一种铝合金车厢用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车厢用板材的成分按质量分数计为:Si:0.05~0.4wt%;Fe:0.15~0.45wt%;Cu:0.03~0.15wt%;Mn:0.3~0.6wt%;Mg:4.6~5.8wt%;Cr:0.03~0.15wt%;Ti:0.01~0.03wt%,余量为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制备方法为:使用铝锭、铝中间合金锭、镁锭、锰剂、铜剂、铬剂为原料,经熔炼保温、除气、独特的双级深床过滤后进行低液位铸造,有效减轻因镁含量高造成的表面偏析层,随后经锯切铣面、加热热轧、冷轧、清洗、退火、拉伸矫直、横剪工序制得,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铝锭、铝硅中间合金锭、铝铁中间合金锭、铝钛中间合金锭、镁锭、锰剂、铜剂、铬剂加入到熔炼炉中,在700~750℃的温度下进行熔炼、精炼、除渣,并验证成分合格后将铝液转入保温炉;2)经过静置处理的铝液添加铝钛硼丝细化晶粒后,通过在线除气装置去除铝液中溶解的气体,再通过双级深床过滤装置净化熔体质量后,通过半连续铸造产出铸锭;3)铸锭经锯切头尾及铣除表面壳层后,进入加热炉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480~500℃,加热时间为2~10h,出炉后先将铸锭热粗轧为20~28mm厚的中间坯,再通过三道次热精轧轧制为4.0~8.0mm厚的热轧带材,热轧终轧温度控制在280~350℃;4)通过冷轧机将热轧带材进行每道次压下量10%~40%的轧制,冷轧总的压下量控制在40%~60%,得到冷轧带材;5)将冷轧带材经过清洗后退火,退火温度220~280℃,卷材到温后保温2~3h,然后随炉冷却至50~100℃后取出,冷却至室温;6)将经步骤5)处理的带材在拉弯矫直机上进行拉伸矫直,同时切边至成品宽度;7)将经步骤6)处理的带材经横剪切成需要的长度,制成铝合金车厢用板材;在步骤2)中采用的双级深床过滤装置为两组深床过滤双级过滤,其中第一级过滤使用5~15mm的过滤砂砾,第二级过滤使用2~8mm的过滤砂砾;采用的半连续铸造法为低液位铸造法,有效减轻高镁合金易出现的表层偏析现象;在步骤4)中,冷轧总的压下量应控制在40%~60%,轧制油胶质含量控制在200mg/100ml以下,使带材在后续退火后仍有光洁细腻的表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559133.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