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螃蟹的增产增质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87958.4 | 申请日: | 2017-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7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吕超建;吕青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界首市大自然养殖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A23K50/80;A23K10/30;A23K10/37;A23K10/22;A23K20/174;A23K10/20;A23K20/10;C02F1/50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9 | 代理人: | 李显锋 |
地址: | 236500 安徽省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螃蟹的增产增质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光照充足、离水源近的水塘作为养殖基地,并在池塘划分不同的区位,方便管理,并搭建防逃装置,对池塘注水后进行消毒,所用成分和用量既要起到很好的效果,又要对螃蟹不造成危害;(2)幼蟹在投入池塘饲养前要经过浸泡液浸泡处理,一方面能够提高幼蟹的适应性,又能提高其抗病性,对养殖条件进一步的限定,可以加快螃蟹生长,也能预防疾病的发生;(3)在螃蟹进入蜕壳期,饲养难度变大,此时“宜静不宜动”,喂养的饲料要营养丰富,同时要降低喂养次数,防止蜕壳中出现应激反应,感染疾病。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螃蟹 增产 养殖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螃蟹的增产增质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光照充足、离水源近的水塘作为养殖基地,留有占池塘面积10‑15%的边缘作为浅水区,并开挖能容纳全部养殖量的环形集蟹沟,池底经过日晒至板结,使用塑料薄膜搭建防逃墙,高于河岸50‑60厘米,并用铁丝固定,向池内投入淤泥,厚度为8‑10cm,注入清澈的河水,最高水深为1.3‑1.5米,向池内泼洒生石灰和浓度为0.1‑0.2%的高锰酸钾,用量为:生石灰120‑140千克/亩,高锰酸钾40‑50千克/亩;(2)筛选活力好,体格相差不大的幼蟹放入溶液中浸泡10‑12分钟,溶液由食盐、小苏打、金多维、水混合而成,其中食盐质量分数为0.01‑0.02%,将浸泡后的幼苗投入到池塘,每亩投入量为1300‑1500只,水温控制在15‑25℃,昼夜温差不超过5℃,PH值在7.8‑8.0范围,溶氧量为5‑7毫克/升,每隔10‑15天更换一次水,更换量占池塘水的15‑20%,每隔3‑5天向池塘内投入30‑40千克活饵料;(3)在螃蟹蜕壳期,将水温升高3‑4℃,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喂食时不要产生大的水域波动,喂食次数减少为2‑3次/天,将饲料投入到环形集蟹沟内喂养,人工饲料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麦麸40‑45份、山芋35‑40份、南瓜25‑35份、米糠20‑25份、豆渣15‑20份、河蚌肉10‑15份、面包屑5‑10份、鸡蛋壳2‑3份、混合维生素0.2‑0.3份,并向水体投入280‑300克/亩的乳酸宝和280‑300克/亩的特力钙;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螃蟹的增产增质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浅水区比深水区高40‑50厘米,在浅水区铺设厚度为3‑5厘米的河沙,并种植水生植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界首市大自然养殖专业合作社,未经界首市大自然养殖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387958.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