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成模块式双曲线煤斗清堵设备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254036.6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9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李群辉;邹忠良;汤复华;盛放;杨书春;郝其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市天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70 | 分类号: | B65D88/70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4111 | 代理人: | 奚志鹏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集成模块式双曲线煤斗清堵设备及使用方法,属于火力发电厂输煤技术领域。该清堵设备包括气源系统单元模块,总管路系统单元模块、双曲线段煤斗上部单元模块、双曲线段煤斗下部单元模块、圆锥变径段煤斗单元模块及电气控制单元模块。本发明气源系统的总气源来自发电厂的总供气站,控制气源来自发电厂供气管路;在总管路系统单元中设有一条总助流管路及一条总控制管路;煤斗的清堵段为闸板阀以上至双曲线煤斗顶部,包含煤斗发生堵塞的全区域。本发明清堵设备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能彻底解决煤斗全方位的堵塞问题,经济效果显著;本发明无机械运动件,无磨损,无煤粉泄漏,无噪音,振动很小,无环境污染,环保效果显著及节能效果显著。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模块 双曲线 煤斗清堵 设备 使用方法 | ||
【主权项】:
集成模块式双曲线煤斗清堵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清堵设备包括气源系统单元模块(1)、总管路系统单元模块(2)、双曲线段煤斗上部单元模块(3)、双曲线段煤斗下部单元模块(4)、圆锥变径段煤斗单元模块(5)及电气控制单元模块(6);所述气源系统单元模块(1)包括发电厂气源管路(1.1)、第一手动球阀(1.2)、第一三通(1.3)、止回阀(1.4)、最低压力保持阀(1.5)、第一连接管(1.6)、第二三通(1.7)、第一储气罐(1.8)、第二储气罐(1.9)、第三三通(1.10)、第二连接管(1.11)、第二手动球阀(1.12)、第一压力表(1.13)、第一气动执行器(1.14)、气动球阀(1.15)、第一法兰(1.16)、第二法兰(1.17)、第一快插管接头(1.18)、第二压力表(1.19)及电控二位二通截止阀(1.20),所述第一手动球阀(1.2)为手动气源总开关,所述发电厂气源管路(1.1)经所述第一手动球阀(1.2)后接所述第一三通(1.3),所述第一三通(1.3)的一路通向所述电控二位二通电磁阀(1.20),所述电控二位二通电磁阀(1.20)的出口经所述第二压力表(1.19)后分成二路,一路经所述第一快插管接头(1.18)进入所述第一气动执行器(1.14),另一路经所述第二法兰(1.17)通向所述总管路系统单元模块(2)中的第一进气管(2.1);所述第一三通(1.3)的另一路经所述止回阀(1.4)通向所述最低压力保持阀(1.5)后经所述第一连接管(1.6)接所述第二三通(1.7),所述第二三通(1.7)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储气罐(1.8)及所述第二储气罐(1.9),所述第一储气罐(1.8)与所述第二储气罐(1.9)并联,所述第一储气罐(1.8)及所述第二储气罐(1.9)依次经所述第三三通(1.10)、第二连接管(1.11)、第二手动球阀(1.12)、第一压力表(1.13)、气动球阀(1.15)及所述第一法兰(1.16)通向所述总管路系统单元模块(2)中的第二进气管(2.3),所述第一气动执行器(1.14)为所述气动球阀(1.15)的开闭执行机构,所述第一气动执行器(1.14)由所述电气控制单元模块(6)编程控制;所述总管路系统单元模块(2)包括所述第一进气管(2.1)、所述第二进气管(2.3)、第一总管路(2.5)及第二总管路(2.6),所述第一进气管(2.1)通向第四三通(2.2),所述第四三通(2.2)的一路通向第一排污阀(2.9),所述第四三通(2.2)的另一路进入所述第一总管路(2.5),所述第二进气管(2.3)通向第五三通(2.4),所述第五三通(2.4)的一路通向第二排污阀(2.10),所述第五三通(2.4)的另一路进入所述第二总管路(2.6);所述第一总管路(2.5)上设有六个外通接口,所述第一总管路(2.5)上的六个外通接口分别经各自的快插管接头及出气管通向各层的气动执行器,各层的气动执行器控制各层的气动蝶阀的开闭,各层的气动执行器由所述电气控制单元模块(6)编程控制;所述第二总管路(2.6)上设有六个外通接口,所述第二总管路(2.6)上的六个外通接口分别经各自的三通和各自的出气管通向各层的气动蝶阀,各层的气动蝶阀控制各层的助流层通气的开闭,各层的气动蝶阀由所述电气控制单元模块(6)编程控制;所述双曲线段煤斗上部单元模块(3)的上端经第三螺栓组(3.7)与双曲线煤斗(A)连接,所述双曲线段煤斗上部单元模块(3)的下端经第二螺栓组(3.8)与所述双曲线段煤斗下部单元模块(4)的上端连接;所述双曲线段煤斗上部单元模块(3)中设有三层螺旋助流管系统:第四层螺旋助流管系统、第五层螺旋助流管系统及第六层螺旋助流管系统,所述第四层螺旋助流管系统与所述第五层螺旋助流管系统及所述第六层螺旋助流管系统的组成结构完全相同,每层分别设有一个气动蝶阀,四个橡胶接头,四个自动伸缩喷嘴,一个闷盖,一个排污阀;所述双曲线段煤斗下部单元模块(4)的上端通过第二螺栓组(4.6)与所述双曲线段煤斗上部单元模块(3)的下端连接,所述双曲线段煤斗下部单元模块(4)的下端通过第三螺栓组(4.7)与所述圆锥变径段煤斗单元模块(5)的上端连接,所述双曲线段煤斗下部单元模块(4)中设有两层螺旋助流管系统:第二层螺旋助流管系统及第三层螺旋助流管系统,所述第二层螺旋助流管系统与所述第三层螺旋助流管系统的组成结构完全相同,每层分别设有一个气动蝶阀,四个橡胶接头,四个自动伸缩喷嘴,一个闷盖,一个排污阀;所述圆锥变径段煤斗单元模块(5)的下端通过第一螺栓组(5.5)与闸板阀段(B)连接,所述圆锥变径段煤斗单元模块(5)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三螺栓组(4.7)与所述双曲线段煤斗下部单元(4)的下端连接,所述圆锥变径段煤斗单元模块(5)中设有一层螺旋助流管系统:第一层螺旋助流管系统,所述第一层螺旋助流管系统的组成结构与所述第二层螺旋助流管系统的组成结构及所述第四层螺旋助流管系统的组成结构完全相同;所述电气控制单元模块(6)通过电缆分别与所述气源系统单元模块(1)、总管路系统单元模块(2)、双曲线段煤斗上部单元模块(3)、双曲线段煤斗下部单元模块(4)及所述圆锥变径段煤斗单元模块(5)连接,所述电气控制单元模块(6)同发电厂原有控制系统并网,所述电气控制单元模块(6)能够实现手动、自动,现场、远程控制及传输功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市天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市天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54036.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