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酸田的改良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212895.9 | 申请日: | 201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35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黄巧义;唐拴虎;黄旭;易琼;李苹;付弘婷;张木;张发宝;黄建凤;逄玉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葛松生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酸田的改良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反酸田的改良方法,包括反酸田的水分管理和反酸田的有机改良;所述反酸田的水分管理,采用水稻生长全程反酸田均处于淹水还原状态的模式;所述反酸田的有机改良,包括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和冬种绿肥的步骤。本发明通过水稻生长期间全程淹水,结合补充有机质的栽培措施,提高了土壤耕层pH值和酸缓冲性能,降低有毒金属离子有效性,提高营养元素的生物有效性,改善土壤结构和土壤营养状况,从而改善水稻根系生长环境,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减少反酸田的酸毒害作用,提高低产田水稻产量。 | ||
搜索关键词: | 反酸田 改良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反酸田的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反酸田的水分管理、反酸田的有机改良和反酸田的养分管理;所述反酸田的水分管理,采用水稻生长全程反酸田均处于淹水还原状态的模式,包括以下步骤:水稻移栽前15~25天对反酸田淹水处理;移栽后5~10天浅水养苗,保持水层高度0.8~2cm;水稻分蘖前期淹水灌溉,保持水层高度6~10cm;分蘖期后采用维持水层在1~10cm的间歇灌溉方式,交替进行淹水和控水,直至水稻收获前8~12天停止灌溉,自然落干,使得收获时土壤含水率在40%~60%;其中间歇淹水灌溉的方式为:淹水灌溉至表土以上8~10cm的水层时,停止灌溉,当水层高度下降到1cm以下时,再次淹水灌溉,如此反复循环;所述反酸田的有机改良,采用适时补充有机质的模式,包括以下步骤:增施有机肥:在水稻移栽前15~25天,将有机肥施撒于土表,并将有机肥与土壤混匀,有机肥的施用量为200~300kg/亩;秸秆还田:采用收割机收获水稻,脱粒后的秸秆全量粉碎撒于土表;冬种绿肥:在晚稻收割前播撒紫云英绿肥种子,在早稻移栽前将种植的紫云英直接翻耕还田;所述反酸田的养分管理,包括以下步骤:以肥调酸:施加既作为磷肥原料又作为酸性土壤改良剂的钙镁磷肥;轻简施肥:将缓/控释肥一次性作为基肥施入,后期不再追肥;营养调控:施基肥时,同时补充硅、钙、镁、硼和钼有益元素以及中微量营养元素,与缓/控释肥混匀后共同作为基肥施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212895.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水田拖拉机
- 下一篇:一种盐碱地植物种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