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性能包装用复合薄膜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54185.5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62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夏嘉良;高学文;夏瑜;唐敏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浦薄膜新材料(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32B27/08;B32B27/34;B65D65/4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李靖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包装用复合薄膜,该复合薄膜的结构如下:PO2/POY/PO1/POX/PO3以及PO2/POY/PO1/TIE2/PO3;复合薄膜通过多层共挤出及双向拉伸成型一次获得,所述复合薄膜的总厚度为8微米~100微米;PO1层与PO2层之间以及PO1层与PO3层之间的溶解度参数之差的绝对值大于0.5(J•cm‑3)1/2,且内聚能密度之差的绝对值大于5J/cm3。为了满足相溶性、双向拉伸以及拉伸过渡桥厚度占复合薄膜总厚度的10~20%要求,本发明在POY桥的一端设置第一粘合层,采用化学连接方式,将溶解度之差的绝对值调整到0.1~0.5(J•cm‑3)1/2范围,同时将内聚能密度之差的绝对值调整到3~5J/cm3范围,POY桥中第一粘合层与PO2层之间材料的溶解度参数及内聚能密度是以第一粘合层材料和PO2层材料两者中的一者为基准,呈梯度向另一者过渡。POX桥的原理与POY桥的原理相同。 | ||
搜索关键词: | 性能 包装 复合 薄膜 | ||
【主权项】:
1.一种高性能包装用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该复合薄膜的结构如下:PO2/POY/PO1/POX/PO3 式(1)式(1)中,从左往右依次表示的含义是:PO2表示外层,亦称PO2层,其材料为聚乙烯、聚丙烯、改性聚乙烯和改性聚丙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POY表示拉伸过渡桥,亦称POY桥,其材料为聚乙烯、聚丙烯、改性聚乙烯和改性聚丙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Y表示层数,且Y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PO1表示主拉伸层,亦称PO1层,其材料为聚酰胺或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或聚酯;POX表示拉伸过渡桥,亦称POX桥,其材料为聚乙烯、聚丙烯、改性聚乙烯和改性聚丙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X表示层数,且X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PO3表示内层,亦称PO3层,其材料为聚乙烯、聚丙烯、改性聚乙烯和改性聚丙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所述式(1)的复合薄膜通过多层共挤出及双向拉伸成型一次获得,其中,所述双向拉伸采用先纵向拉伸,再横向拉伸的两步拉伸方法来实现;所述复合薄膜的总厚度为8微米~100微米,PO2层的厚度占所述复合薄膜总厚度的8~20%;POY桥的厚度占所述复合薄膜总厚度的10~20%;PO1层的厚度占所述复合薄膜总厚度的30~50%;POX桥的厚度占所述复合薄膜总厚度的10~20%;PO3层的厚度占所述复合薄膜总厚度的8~20%;所述PO2层、POY桥、PO1层、POX桥及PO3层的材料的密度选择要求如下:当PO1层为聚酰胺时,PO1层的密度为1.12~1.14 g/cm³;当PO1层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时,PO1层的密度为1.16~1.19 g/cm³;当PO1层为聚酯时,PO1层的密度为1.3~1.4 g/cm³;PO2层的密度为0.87~0.97g/cm³;POY桥的密度为0.86~0.97g/cm³;POX桥的密度为0.86~0.97g/cm³;PO3层的密度为0.87~0.97g/cm³;所述PO1层和PO2层材料的溶解度参数之差的绝对值大于0.5(J•cm‑3)1/2,且PO1层和PO2层材料的内聚能密度之差的绝对值大于5 J/cm3,在所述POY桥中设置第一粘合层,该第一粘合层与PO1层接触,并且使得第一粘合层和PO2层材料的溶解度参数之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0.1(J•cm‑3)1/2,且小于或等于0.5(J•cm‑3)1/2,同时,使得第一粘合层和PO2层材料的内聚能密度之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3 J/cm3,且小于或等于5 J/cm3,所述POY桥中第一粘合层与PO2层之间材料的溶解度参数及内聚能密度是以第一粘合层材料和PO2层材料两者中的一者为基准,呈梯度向另一者过渡;所述PO1层至POY桥至PO2层中各相邻层之间的溶解度参数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0.1(J•cm‑3)1/2,各相邻层之间的内聚能密度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3 J/cm3;所述第一粘合层的材料是以相邻层为载体的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所述载体为POY桥中与第一粘合层直接接触的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PO1层和PO3层材料的溶解度参数之差的绝对值大于0.5(J•cm‑3)1/2,且PO1层和PO3层材料的内聚能密度之差的绝对值大于5 J/cm3,在所述POX桥中设置第二粘合层,该第二粘合层与PO1层接触,并且使得第二粘合层和PO3层材料的溶解度参数之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0.1(J•cm‑3)1/2,且小于或等于0.5(J•cm‑3)1/2,同时,使得第二粘合层和PO3层材料的内聚能密度之差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3 J/cm3,且小于或等于5 J/cm3,所述POX桥中第二粘合层与PO3层之间材料的溶解度参数及内聚能密度是以第二粘合层材料和PO3层材料两者中的一者为基准,呈梯度向另一者过渡;所述PO1层至POX桥至PO3层中各相邻层之间的溶解度参数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0.1(J•cm‑3)1/2,各相邻层之间的内聚能密度之差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3 J/cm3;所述第二粘合层的材料是以相邻层为载体的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所述载体为POX桥中与第二粘合层直接接触的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浦薄膜新材料(昆山)有限公司,未经嘉浦薄膜新材料(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154185.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底面具有胶黏层的板材
- 下一篇:一种大棚膜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