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医脊柱整体复位疗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02369.X | 申请日: | 2017-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6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张万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万里 |
主分类号: | A61H39/00 | 分类号: | A61H39/00;A61H39/04;A61H39/06;A61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16130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医脊柱整体复位疗法,通过第一步诊断;第二步正脊前的推拿放松手法;第三步矫正,三步治疗。针对不同身体部位,分别治疗,以调整脊柱的系统性手法为主,从纠正椎体的移位着手,改善脊柱各个关节的紊乱状态,调整人体脊柱连带的肌肉骨骼系统,恢复脊椎内外环境的平衡状态,从而减轻周围骨骼、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促进脊柱的健康,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直接治愈机体的其他疾病,使机体得到整体的康复。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医 脊柱 整体 复位 疗法 | ||
【主权项】:
一种中医脊柱整体复位疗法,其特征在于:其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诊断:诊断方法是望、闻、问、摸、叩五诊,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可借助X光片、CT、核磁等检查手段;第二步,正脊前的推拿放松手法:此法分单手推抚、双手推抚和双手重叠推抚三种,并有向心性推和离心性推之区别,同时可配套松筋棒使用,提高放松效果;单手推抚法:医者以单手掌面接触着力,紧贴于施术部位上并用力作向心性或离心性反复推抚之,此法多用于四肢的内外侧三条阴经和三条阳经的循行路线上,其具体应用时,开始力度应轻,中间略重,止点再轻,当手施术到终点后应不加压力地绕到施术线外回起点处,如此反复.直到局部出现红润、皮温略增,原紧张度有所消除为止,在临床上凡是局部有臃肿之情况均需采用向心性推扶法施;双手推抚法:医者双手五指分张微屈,以全掌指面接触着力,平放于脊柱两侧的最上端相当于大椎穴处,然后用力向终点腰骶部推抚之,当双掌根部推到终点后,双手绕到脊柱的外侧缘不加任何压力地拖回原处,为一遍,如此反复施术直到局部出现红润,皮温有所增高,术前那种紧张状况有所放松为止;双手重叠推抚法:医者双手重叠,向导手虎口对准脊柱中央,以在下与患者皮肤接触之手为向导,在上之手作辅助用力,自大椎穴至腰骶为一遍,当手到终点后绕到脊柱外侧再不加任何压力地返回到原处,此法较前两种推抚法力度大,渗透力较强,因此它不仅有消除腰背部肌肉紧张作用,更能滑利椎节,矫正脊柱骨后凸畸形之功能,是腰背部病症与保健推拿不可不施之法;第三步,矫正:1.颈椎关节移位的矫正方法:①颈1、颈2、颈3的矫正方法:以患者颈1左偏为例,病人仰卧,医师站在病人头的上方,双手托着病人的脸腮,向上做牵拉动做,医师下腰坐臀,左腿往左侧迈出一小步,使病人的头往右偏(健侧)45°,后仰45°,达到极限,医师右手不动,左手移动手指对着下巴,试试看有没有硬端,是否卡住之意,若没有硬端,则用轻快之力突破极限,即可听到卡的一声,完成矫正,用同样的方法,反方向可做颈1右偏的矫正;②颈4、颈5的矫正方法:病人坐在桌子前,双手叠起放到桌子上,病人前屈额头放在双手上,把复位钎放在患侧的棘突旁耳1cm处,复位钎的角度示错位的程度而定,一般是70°到85°,然后用矫正锤轻轻扣击复位钎2‑3次即可复位;③颈6、颈7、胸1、胸2的矫正方法:以颈7往左错位为例,病人取俯卧位俯卧在诊床上,下巴放在诊床边上,以下巴为支点,以头和颈椎为杆杠,医师站在病人的头上方,医师左手拇指点按在病人的第一胸右侧椎棘突旁,医师左脚往左侧迈出一小步,医师右手推动病人的头部,往病人的右侧旋转,到极限时,右手用力方向往右下45°,瞬间轻快的用力,闻声即完成矫正,用同样的方法,向反的方向可矫正颈7向右错位;④颈椎的坐位定点旋转矫正方法:适合从颈2到颈7,6个椎体错位,患者取坐位,坐直少微往前低头:①首先摆位、定点错位;②然后患者头紧贴医师胸部,医师手肘关节托住患者下巴,一手拇指点按患者偏歪棘突,往上牵引,同时旋转,旋转5‑10度,最多不超过15度,拇指用力,闻声矫正完毕;③然后稳定回位、复诊;2.胸椎的矫正方法:①胸椎立式矫正方法:(1)患者取站立位,医师立于其背后;(2)用毛巾卷一圆筒,置于胸椎的椎体上;(3)患者双手手指交叉,置于颈后,医师双手自患者腋下,穿过抓紧患者的手腕;(4)在患者做闭上深呼吸动作,当吐气完毕时:医师用胸部向前顶毛巾筒,同时双手向上向后推患者双腕;患者双脚脚离开地面,即可听到(卡)的一声完成矫正;②胸椎立式矫正方法:(1)患者取站立位,医师立于其背后;(2)患者双手指交叉,置于头后,医师双手自患者腋下,穿过抓紧患者的手腕;(3)医师抓紧手腕,让患者放松,进行上身旋转(逆时针和顺时针都行),然后医师双手上提,使患者双脚离地,即完成矫正动作;③胸椎直压式矫正方法:俗称铁板烧:(1)病人仰卧,双臂重叠置于胸前,瘦人可胸前抱一枕头;(2)医师的右手握成赞美手,放在错位的椎骨位置上;(3)医师的左手和腕控制着病人的双肘头端,稍微向病人脚部方向施压;(4)医师的前胸压牢在医师的左手和腕上,亦即牢压在患者双肘的顶端;(5)当病人吐完气时,突然下压,即可听(卡)的一声,完成矫正;④胸椎双掌重叠,斜压式矫正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医师站在患者头前、双掌重叠,放在患者脊椎中间,让患者吸半口气,不要呼出,医师向斜下60度用力,从上到下,快速发力,连续肆手完成矫正;⑤胸椎蝴蝶掌矫正方法:患者俯卧位,医师站在患者一侧,双手承蝴蝶状,左右交叉放在脊椎两旁,让患者深呼吸,当病人吐气将完毕时,双臂垂直,用上身体重突然旋转下压,连续四手矫正完毕;⑥胸椎锤正方法:患者取俯卧位,错位椎体下放一毛巾圈,医师站在患者一侧,复位钎放在错位椎体的同侧,离错位椎体棘突1.5cm处,角度为70°‑85°,复位钎压实,然后用矫正锤锤击复位钎2‑3次,闻声后即完成复位;3.腰椎的矫正方法①腰椎定点斜板手法:适合腰1至腰5,适合所有腰椎错位,以腰4左偏为例,患者取侧卧位,紧靠床边患侧左侧在上,左腿屈髋屈膝90°,医师站在患者右侧,右腿固定患者的左腿膝部,用左手拉患者右手,医师的右手点按在第3腰椎棘突上,当患者的上身旋转的力传达到腰3时为准,这时进行矫正,医师左手推动患者左肩,到极限时即固定其位置不动,右手掌根按压在患者左侧髂后上棘处,于左手做反方向旋转到极限时,右手向前,瞬间发力,闻声即完成矫正;②腰椎的锤正复位方法:患者取俯卧位,错位椎体下放一毛巾圈,医师站在患者一侧,复位钎放在错位椎体的同侧,离错位椎体棘突1.5cm处,角度为70°‑85°,复位钎压实,然后用矫正锤锤击复位钎2‑3次,闻声后即完成复位;4.骶髂关节的矫正方法:①左侧髂骨向前向上移位的矫正手法:(1)病人仰卧,双手交叉置于颈后;(2)医师立于健侧,一手压在患侧的髂骨上前缘,并固定住;(3)医师的另一手紧紧压住病人上面的肘的前端,然后该手向着医生的方向,向内旋转病人的上身,直到腰薦关节为止,并形成锁住;(4)此时按压患侧髂骨前上缘的手,猛力向后向下一推,会听到(卡)一声,即完成矫正;②右侧髂骨向后向下移位的矫正手法:(1)病人的患腿在上,侧卧,右腿屈髋屈膝90度,然后将右腿的脚置于健腿的膝腘处,并将患腿置于床缘外;(2)医师的左大腿顶住患腿的大腿前外侧;(3)医师的右手置于病人的右肩前方,并向后推,使病人的上身向后、向外旋转,直到腰薦关节处锁住;(4)医师的左手豆状骨顶住病人的右髂骨的后下部位,而其前臂与身体的纵轴形成30°到35°的角度方向,朝着头部及前方,突然用力(顺时针方向旋转),即会产生(卡)的一声,完成矫正;5.骶椎移位矫正手法①骶椎左侧向后旋转矫正手法:(1)病人面向医师侧卧、左(患)侧在上,左腿弯曲,把左脚放在右腿的膝腘部;(2)医师站在床旁,面向病人,右手为矫正手,左手固定手,稳定病人的左肩;(3)医师右手的豆状骨放在患者骶椎的上侧骶髂关节的中间位置,但必须在骶椎上,尽量靠近在左髂骨而不碰到左髂骨,手指重直,向下放置;(4)左手按在病人左肩上,逐渐向上和向左施力产生一种相当的牵引力;(5)右手的前肘、臂与床几乎平行,透过豆状骨向前,向侧,突然发力,使患者骶椎左侧,向前产生移位,听到“卡”的一声,完成矫正,把向后突出的部分归位;②骶椎左侧向后向下旋转的矫正手法:(1)病人面向医师侧卧,左(患)侧在上,左腿弯曲,把左脚放在右腿的膝腘部;(2)医师站在床旁面向病人,右手为矫正手,左手稳定病人的左肩;(3)医师右手的豆状骨放患者骶椎上(患)侧骶髂关节的中间位置,但必须在骶椎上,尽量靠近左髂骨而不碰到左髂骨,手指垂直向下放置;(4)医师左手按在病人的左肩上,逐渐向上和向后施力产生一种相当的牵引力;(5)医师右手的前肘、臂与床几乎平行,透过豆状骨及掌先作顺时针方向的扭转到极限,使下移错位向上归位,然后再向前突然发力,即可听到(卡)的一声,完成矫正;③骶椎上端后突:(1)说明:如果在骶椎的上端向后移位,也就是腰骶关节发生移位,矫正时不能只向前矫正向后移位的骶椎,应视整个骨盆为一个整体向前矫正,骶椎的上端向后移位是一个纯粹的向后,不必考虑旋转或歪斜,所以不必分患侧或健侧,推骶椎上端的力要快、要有力(2)病人侧卧位,右侧在下,弯曲病人的左腿,把左脚放在右腿的膝腘部;(3)医师的右手为矫正手,左手为固定手,接触点尽量靠近腰骶关节的椎间盘,也就是L5的椎间盘;(4)右手的手掌根顶在骶椎的上端,顺着L5椎间盘的方向,向前推到极限,在极限上向前推压几下,活动活动腰骶关节,然后在极限上用又快又有力的推力,顺着L5椎间板的方向,突然发力,即可闻声,完成矫正;6.耻骨的矫正手法:①耻骨上升矫正:(1)病人仰卧位、左侧靠近矫正床边缘,将左腿垂于床外,医师以其左手(豆状骨处)按在病人的右髂骨上,右手按压在左膝上,双手施力下压矫正(力要和缓适当);(2)做上述的矫正后,就原姿势让患者的左大腿向上抬,于医师对抗5‑6次;(3)继续做7‑8天可愈;②耻骨下降的矫正:(1)病人仰卧,右(患)侧屈腿,医 师以左腋压在患腿膝部,以左手的手掌置在患者耻骨位置下方,向上抬矫正;(2)做上述矫正后,医师在右耻骨位置下方的左手仍然置于后处,其右手抓床缘,腋部压在患者小腿上,让患者将大腿上抬,于医师对抗5、6次,继续做7‑8天可愈;7.尾椎的矫正手法:尾椎的体内矫正手法:(1)病人伏卧在床边,双腿分开立于地上,在腹部下方置枕头;(2)医师立于病人的臀侧,戴上橡皮手套,在食指(或中指)上要敷上无刺激性的凡士林,以防止擦伤直肠和肛门;(3)食指尽量插入肛门内部,矫正时手指不可以弯曲,要伸直,以免造成伤害,在尾椎和尾骶关节做微微地拨动动作,并向上(稍微弯曲食指)触摸尾椎和骶尾关节的前方,必要时用体外的大拇指和体内的食指夹住尾椎,做弯曲和伸直的动作,专家们都认为先作弯曲和牵引的动作是最好的手法;(4)倘发现尾椎有侧歪的情形,就把食指放在相对的另一侧做反方向的矫正,不过此动作应先作完弯曲,后仰的几个动作以后才能做,较为完全,X光片作事先研判,一定要明了,然后再矫正,当食指和拇指捏紧尾椎,在完全牵引的情况下,按在骶椎上的左手向前方及头方用顿力推2‑3次;8.长短腿的矫正:以股骨为杠杆,使臀部由外内旋转,医师在膝部之手为矫正手,在踝之手为固定手,以矫正手将膝部上抬,然后内推,使大转子“内收”,再以固定手同时配合,内转髂部,又将足向外方下拉(足擦床面),将腿由弯曲拉直;9.脊椎侧弯:首先要矫正患者的骶髂关节错位和骶椎的侧歪,然后用锤正方法矫正患者的脊椎侧弯,在矫正脊柱侧弯时,先矫正侧弯最严重的椎体,再矫正严重椎体两侧的椎体,这样逐渐矫正,不要矫正过多,患者身体不能试应,可2‑3天矫正一次;10.脊柱整体复位法、矫正锤和复位钎的设计理念和使用方法:a.颈椎的矫正方法:颈椎脊髓的膨大区为C4、C5、C6、C7之间,这一段颈椎是活动最频繁,受伤最多,危险性最大的一段,在这个区域由于颈椎椎体,椎孔也小,脊髓却较粗,这样脊髓与椎体间留下的空隙就比较小,如果椎体发生错位,很容易碰到脊髓,手法进行整复时,如果椎体碰到脊髓,那就很危险的,如果用矫正锤和复位钎矫正就安全很多,复位钎是放在错位椎体同侧棘突旁开1.5cm处,角度为75度,用矫正锤轻轻敲击复位钎,使力由复位钎传导给肌肉,由肌肉传导给椎体,使其复位,此法安全可靠,效果很好;b.胸椎和腰椎的矫正方法:当胸椎和腰椎的椎体发生旋转和侧弯时,用手法矫正难度很大,效果不好,这时采用矫正锤和复位钎就能够得心应手,椎体旋转时,复位钎放在旋转椎体的健侧,棘突旁开1.5cm处,角度为90度,垂直向下用力,轻轻敲击复位钎,椎体即可复位,脊柱侧弯时用手法很难矫正,可用矫正锤和复位钎就很容易矫正,并且可矫正到60度的侧弯;c.骶骨旋移和骶髂关节错位的矫正方法:骶骨旋移时,用手法矫正有一定难度,而用矫正锤和复位钎就方便很多,不管怎样旋移,复位钎放在高点用垂直于高点的角度来敲击复位钎,骶骨即可复位;椎体错位时,复位钎放在错位椎体的患侧,复位钎角度为75度‑85度,于复位钎和患处成为一体,这时用复位锤轻轻敲击复位钎,椎体即可复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万里,未经张万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710002369.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