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医脊柱整体复位疗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02369.X | 申请日: | 2017-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6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张万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万里 |
主分类号: | A61H39/00 | 分类号: | A61H39/00;A61H39/04;A61H39/06;A61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16130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医 脊柱 整体 复位 疗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脊柱疾病治疗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中医脊柱整体复位疗法。
背景技术
整脊医学是一门古老而又颇具创新特色的学科,源于中医骨伤科学体系,但又涉及现代多种学科。它是运用手法诊治脊柱相关疾病的一种疗法,是根据骨与关节及肌肉韧带的解剖学变异,结合经络、气血、脏腑学说进行辩证施治,不紧可以调整脊柱的结构异常,而且可以治愈众多的顽固性颈、肩、腰、腿痛疾患,由于分布全身四肢及内脏、头颅的血管、脊神经和自主神经等与脊柱相联系,通过脊柱关节错位的整复而调节全身功能的紊乱或障碍,故还能治愈或改善许多相关内科疾病,因此,整脊疗法确实是一些主流医学不可替代的一种疗法。它在治疗脊柱源性疾病中具有独特的疗效。现整脊学的学术内涵及其临床应用已经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海内外相关研究机构正成为交流的热点。
经多年的临床工作研究发现,脊柱骨盆是一个整体,每个椎体之间和骨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制约关系。不管身体在动或静的状态下,身体都要保证重心平衡,各部位关节都有一个代偿功能。一旦身体某个关节骨骼和椎体出现生理解剖上的错位,它会连带很多关节骨骼和椎体出现代偿性功能补偿(错位)。所以提出脊柱整体复位法,来解决脊柱的相关疾病。
本疗法为三联疗法,是我本人多年来在临床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以手法矫正和锤正为主题。中医的物理外治疗法为辅助(如艾灸、按摩、理疗、针灸、刺血等)结合中医药物的内服和外用,形成疗效可靠的三联疗法。
90%的人都有脊柱疾患,只是程度不同而己,任何人都可以进行整脊治疗,也可以理解为整脊保健,以调整脊柱的系统性手法为主,从纠正椎体的移位着手,改善脊柱各个关节的紊乱状态,调整人体脊柱连带的肌肉骨骼系统,恢复脊椎内外环境的平衡状态,从而减轻周围骨骼、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促进脊柱的健康,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直接治愈机体的其他疾病,使机体得到整体的康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中医脊柱整体复位疗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脊柱整体复位疗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诊断:诊断方法是望、闻、问、摸、叩五诊,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可借助X光片、CT、核磁等检查手段;
第二步,正脊前的推拿放松手法:此法分单手推抚、双手推抚和双手重叠推抚三种,并有向心性推和离心性推之区别,同时可配套松筋棒使用,提高放松效果;
单手推抚法:医者以单手掌面接触着力,紧贴于施术部位上并用力作向心性或离心性反复推抚之,此法多用于四肢的内外侧三条阴经和三条阳经的循行路线上,其具体应用时,开始力度应轻,中间略重,止点再轻。当手施术到终点后应不加压力地绕到施术线外回起点处,如此反复.直到局部出现红润、皮温略增,原紧张度有所消除为止,在临床上凡是局部有臃肿之情况均需采用向心性推扶法施;
双手推抚法:医者双手五指分张微屈,以全掌指面接触着力,平放于脊柱两侧的最上端相当于大椎穴处,然后用力向终点腰骶部推抚之,当双掌根部推到终点后,双手绕到脊柱的外侧缘不加任何压力地拖回原处,为一遍。如此反复施术直到局部出现红润,皮温有所增高,术前那种紧张状况有所放松为止;
双手重叠推抚法:医者双手重叠,向导手虎口对准脊柱中央,以在下与患者皮肤接触之手为向导,在上之手作辅助用力,自大椎穴至腰骶为一遍,当手到终点后绕到脊柱外侧再不加任何压力地返回到原处,此法较前两种推抚法力度大,渗透力较强,因此它不仅有消除腰背部肌肉紧张作用,更能滑利椎节,矫正脊柱骨后凸畸形之功能,是腰背部病症与保健推拿不可不施之法;
第三步,矫正:
1.颈椎关节移位的矫正方法:
①颈1、颈2、颈3的矫正方法:以患者颈1左偏为例,病人仰卧,医师站在病人头的上方,双手托着病人的脸腮,向上做牵拉动做,医师下腰坐臀,左腿往左侧迈出一小步,使病人的头往右偏(健侧)45°,后仰45°,达到极限,医师右手不动,左手移动手指对着下巴,试试看有没有硬端,是否卡住之意,若没有硬端,则用轻快之力突破极限,即可听到卡的一声,完成矫正,用同样的方法,反方向可做颈1右偏的矫正;
②颈4、颈5的矫正方法:病人坐在桌子前,双手叠起放到桌子上,病人前屈额头放在双手上,把复位钎放在患侧的棘突旁耳1cm处,复位钎的角度示错位的程度而定,一般是70°到85°,然后用矫正锤轻轻扣击复位钎2-3次即可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万里,未经张万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23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