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连续墙分幅连接效应计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31120.3 | 申请日: | 201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9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田田;胡建伟;姚小波;杨慧之;官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武汉河山金堂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地址: | 43008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下连续墙分幅连接效应计算方法,其选取地下连续墙相邻槽段上位于同一位置的两点作为计算点,建立能够反映地下连续墙接头效应的连接单元,用于计算不同连接构造下地下连续墙受力分布,为地下连续墙设计提供科学指导。与目前设计中连续墙简化简支梁的计算相比,本发明提出的方法更符合连续墙在实际工程中的变形和受力情况;依据常用的地下连续墙槽段间连接接头构造形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接头计算方法,进行连续墙的配筋计算,节省工程造价,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连续 墙分幅 连接 效应 计算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地下连续墙分幅连接效应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连续墙分幅连接效应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地下连续墙槽段间连接接头构造形式,判断地下连续墙幅与幅之间的应力传递关系,包括既能传递剪力又能传递弯矩的接头形式、只能传递剪力不能传递弯矩的接头形式和既不能传递剪力又不能传递弯矩的接头形式;S2、根据地下连续墙槽段间应力传递关系,选择接头效应的计算方法;S3、基于三维计算分析,得到考虑连接效应的地下连续墙变形和受力,为地下连续墙配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031120.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