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叶片型面粗糙度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30480.0 | 申请日: | 2016-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55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蒲双龙;邓杰;李惠;罗培真;江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成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30 | 分类号: | G01B21/30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黄幼陵 |
地址: | 610503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叶片型面粗糙度检测装置,包括粗糙度仪、高度尺、换向接头组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由第一连接杆和第一连接头构成,所述第二连接件由第二连接杆和第二连接头构成,所述换向接头组件由手柄、夹头、双连接螺杆和导套组成;导套套装在双连接螺杆的套管上,双连接螺杆的螺杆段穿过夹头下部设置的第二过孔与手柄中心部位设置的螺孔组合,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头与粗糙度仪可拆卸式固连,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杆与双连接螺杆的套管上设置的第一夹持孔和导套上设置的第二夹持孔套连,第二连接件的第二连接头与高度尺中的固定框可拆卸式固连,第二连接件的第二连接杆与夹头上部设置的第三夹持孔套连。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叶片 粗糙 检测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叶片型面粗糙度检测装置,包括粗糙度仪(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度尺(6)、换向接头组件(3)、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所述第一连接件(4)由第一连接杆(4‑1)和第一连接头(4‑2)构成,所述第二连接件(5)由第二连接杆(5‑1)和第二连接头(5‑2)构成;所述换向接头组件(3)由手柄(3‑1)、夹头(3‑2)、双连接螺杆(3‑3)和导套(3‑4)组成,手柄(3‑1)的中心部位设置有螺孔,双连接螺杆(3‑3)由螺杆段(3‑3‑1)及与螺杆段中心线相同的套管(3‑3‑2)构成,螺杆段(3‑3‑1)的外螺纹与手柄中心部位设置的螺孔内螺纹相匹配,套管(3‑3‑2)为两端封闭的空心管,套管的管壁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杆(4‑1)匹配的第一夹持孔(3‑3‑3),所述第一夹持孔的中心线与套管的中心线垂直相交,导套(3‑4)为一端封闭的空心管,导套内孔的孔径大于双连接螺杆中套管(3‑3‑2)的外径,导套封闭端设置有供双连接螺杆的螺杆段(3‑3‑1)穿过的第一过孔(3‑4‑1),导套管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杆(4‑1)匹配的第二夹持孔(3‑4‑2),所述第二夹持孔的中心线与导套的中心线垂直相交,夹头(3‑2)的上部设置有与第二连接杆(5‑1)匹配的第三夹持孔(3‑2‑1),夹头下部设置有供双连接螺杆的螺杆段穿过的第二过孔(3‑2‑3),所述第二过孔(3‑2‑3)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三夹持孔(3‑2‑1)的中心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相互垂直,从第三夹持孔的底壁至夹头下部底面设置有一个贯穿夹头下部的开口(3‑2‑2);上述构件的组合方式:所述导套(3‑4)套装在双连接螺杆的套管(3‑3‑2)上,且导套(3‑4)管壁上设置的第二夹持孔(3‑4‑2)与套管管壁上设置的第一夹持孔(3‑3‑3)中心线重合;所述双连接螺杆的螺杆段(3‑3‑1)穿过夹头下部设置的第二过孔(3‑2‑3)与手柄(3‑1)中心部位设置的螺孔组合;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头(4‑2)与粗糙度仪(1)可拆卸式固连,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杆(4‑1)与所述第一夹持孔(3‑3‑3)、第二夹持孔(3‑4‑2)套连;所述第二连接件(5)的第二连接头(5‑2)与高度尺的固定框(6‑1)可拆卸式固连,第二连接件(5)的第二连接杆(5‑1)与夹头上部设置的第三夹持孔(3‑2‑1)套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成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成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30480.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